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4篇
教育   398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0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上海的赫德路(今常德路),马上会联想到总税务司赫德以及设在这条路上的海关造册处(本刊170944)。鲜为人知的是到了国民政府时期的1929—1949年,海关总税务司署(下称总署)曾在这条路上设过上海办事处,并行使总署的职权。不论清末还是民国,海关税收在国家收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北洋时期的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南京,还是抗战中的陪都重庆,概莫能外,但上海以其重要的金融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了总署的所在地。本文通过三件寄总署的实寄封,以及当时的新闻报道和海关内部文件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蒋介石“蜀粤并重”的思想使他始终关注重庆的战略地位.1935年,蒋介石首次入川,初步确定以四川为民族复兴根据地,并开始着手统一川政,经营四川,为后来迁都重庆打下重要基础.“七七”事变后,处在谋划和犹豫中的国民政府最终决策移驻重庆.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首迁重庆.国民政府各部、国民党中央党部以及各国使节随之先后迁渝,重庆战时首都地位初步形成.1938年12月8日,蒋介石率最高国防军事委员会进驻重庆.重庆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重庆战时首都地位基本形成.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重庆战时首都地位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3.
薛仙舟先生《全国合作化方案》应该是揭示时代需要的社会理想,而非所谓的“乌托邦主义”。《方案》不仅自身内容设计周详,具体可行,而且国民政府推行之全国合作运动,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方案》的意图和旨趣,因此,可以说,薛氏之《方案》设计与国民政府之合作运动关系重大,无可讳言。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将四川确定为大后方。华北、华中地区的大批人流、物流冒着敌机的轰炸涌向四川。宜昌作为入川的枢纽,一时间被数以万计的难民和伤员撑得爆满。几十万吨的重要物资在这个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城集结,翘首等待转运入川。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的爱国精神,分析了他的《四世同堂》以及其他有关作品对全民抗战尤其是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表现,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未能出版,以及老舍因此不愿出文集的原因,并指出了新时期出版的《四世同堂》鲜为人知的被删改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珍珠港.接着,日本南方军兵分5路,向马来亚、泰国、菲律宾、香港和关岛发起猛烈攻击.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日本公布对英、美宣战的天皇诏书.同一天,英、美对日宣战.9日,中国国民政府紧随美、英之后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7.
有关九一八事变,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但后来又把不抵抗的责任都归到张学良头上。张学良晚年多次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  相似文献   
8.
《关于最近外交团的态度的报告》是一份研究李大钊在1927年初开展外交活动的重要材料。根据这一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李大钊为武汉国民政府进行外交活动的一个侧面和李大钊在英、美、法和日本外交使团中所作的外交努力。1927年初李大钊的外交活动,对于武汉国民政府争取外交上的主动,策应北伐战争的进行,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解决战时液体燃料供应问题,决议勘探陕北石油。经过对陕北地区石油地质勘查,国民政府在陕北专门成立油矿探勘处。最终石油勘探成功,后将原油进行提炼,并第一次炼出汽油。本次勘探是国民政府寻求战略物资一次大胆且艰难的尝试,为其后的石油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以胡适为首的北方知识分子以《独立评论》为阵地,对该事变给出自己的建议,期望国民政府能在国联的监督之下直接进行谈判,以空间换时间,大力发展国家实力,并幻想日本主动让步。但最终这些建议都没被采纳或实现,证明了这些知识分子的理想化及其对侵略者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