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效果“   让我们平心静气地想一想,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教学效果的.   一堂课结束了,它的效果如何?我们总会很自然地想到:学生该掌握一些什么?掌握了什么?譬如一堂语文课,学生经过这堂课的学习,识了该识的字,懂了该懂的词,记住了该记住的知识,理解了“该“理解的问题,于是谓之“教学效果好“.与这种好的教学效果相伴随的,是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分数),学生取得好的成绩一定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质量高,教学质量高给教师带来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给教师以激励,于是他们继续为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不懈努力.   ……  相似文献   
2.
叶军 《文教资料》2011,(3):55-57
语文课堂需要"冷静"一下,教师要静下心来静心地做好课前准备,保持一颗冷静的等待之心,即要培养学生平心静气地默读、安静用心地倾听、冷静凝神地思考的习惯,使语文课堂真正地和谐起来。  相似文献   
3.
心静若水     
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芬芳,万物仿佛受了大自然的洗礼.挺拔的大树绿得发亮,好像都能滴出水来,花儿也更加娇艳。我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  相似文献   
4.
陶仁祥 《体育科研》2003,24(5):52-55
身体,是人的生命活动主体,也是武术运动的主体。武术运动,是一项徒手或手持器械,以肢体各部位体势运动变化,与意念、呼吸、劲力相结合形式的综合性全身性运动。武术套路的势式动作和技法变化,都是由肢体体势动作变化而成。因此,武术运动对身体各部位体势,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等方面。行势走架,动静、开合,站立、走转,进退、起落,闪展、腾挪等,都有严格的体势变化要求。要想练好武术,教好武术;要想提高武术技艺,就必须十分清晰了解身体各部位正确体势的要求与运用。这就是武谚所说的“明三节”,同时武谚还用“三节不…  相似文献   
5.
从内心的挣扎到平和的心境,远离尘嚣的自然是人们的归宿。贝娄在《来日的父亲》和《告别黄屋》这两部小说中的创作思想没有改变,秉持其一贯的乐观主义,鼓励人们回归自然,远离喧嚣,拥有平和的心境,进而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与梭罗所倡导的超验主义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推崇与大自然对话,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是海蒂的良药,对其他人也适用。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字和学会写字,有些写字的好习惯就要从小培养起。在孩子每天的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写出的字好与不好。所谓的"字如其人"就是这么来的,字体写得非常美观、非常工整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做事方面都很有责任心和耐心,非常认真。而写字潦草的学生,则往往在学习、做事上面比较大大咧咧,没有规划。所以,针对低年级学生可塑性较强的特点,重视书写,引导学生规范书写,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心存淡泊     
郑桂初 《健身科学》2010,(11):29-29
有一位叫做乐山的禅师,有一天,指着一荣一枯的两棵树问他的学生:“那两棵树是枯还是荣的?”  相似文献   
8.
孔德 《武当》2000,(9):49-51
三丰祖师此金丹诗内容,主指炼己之后入室下手法工。丹家将炼己作首步筑基功夫.炼己即炼性,性定则心静心静则神归,神归则真种得。得真种方可谈培养、采炼、搬运、沐浴、温养、攒簇、封固诸般金丹返还之事。故炼己是以性还命,侧重于性功;金丹是性命双炼,征验在命效。然性命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在后天可作两面观,故修功分性分命,分先后次第;在先天实为一物,故修到后来便无分别。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太极拳正宗论五字妙诀》为蓝本,从笔者赵堡太极拳修炼实际出发,研究认为,"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的诀要首在其十个字的"五需"要求,这是太极拳的修炼基准与境界达成的前提和妙引。因此,基于"妙诀全文",给出了"五需"的"义解",以便助益于修炼体认与理解。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已普遍受到广大老年人的喜爱。文章通过对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晨练的五个太极拳点进行调查,证明在练习太极拳时,如果能做到动作、心静、呼吸相配合,那么就能对老年性病起到更好的预防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