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8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教育   1513篇
科学研究   252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7373篇
综合类   1851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2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822篇
  2011年   1010篇
  2010年   909篇
  2009年   907篇
  2008年   980篇
  2007年   767篇
  2006年   744篇
  2005年   694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48-651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皆在塑造与培育卓越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认为: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主要包括"企业高度参与型""非营利组织主导型""体教结合型""高校主导-多元合作型";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已不再是教育系统内部的独立发展,而是依靠企业、政府、学校、非盈利组织等协同参与、多元合作,形成了1+1大于2、1+1+1多元组合式的协同互融新模式。建议: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加快社会力量补位,建立合作互促机制,推进政府角色转变,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通常,人们一提起像拳击、踢拳、综合格斗等实战竞技项目,都会想到激情热血的拳腿对攻和灵活迅猛的身体移动,一个个战意如火或是冷血无情的斗士们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格斗实力,以重创或制服对手为目的,用高水平上演出最原始的对抗性运动,激起观众们的热情、紧张和崇敬。但是,任何一种水平的格斗比赛都有时会出现"无聊"的情况:对决双方行动极少,比赛节奏极度缓慢,观众们呆呆地盯着眼前的一切,然后开始跟旁边的人聊天或者玩手机……当然了,并不是所有出现这些情况的比赛都无聊,而比赛的"无聊"也不能代表它的水平不高。总结起来,导致格斗比赛"无聊"的原因大致有四个:体能问题、相互畏惧、缠斗对峙和战术失败。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调查分析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第22和23届冬奥会和2届世锦赛以及2019年我国男、女队参加4站世界杯、年度总决赛情况。研究表明,我国雪上项目运动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将面临世界各个强国的激烈挑战,国家队对备战工作高度重视,重新组建了以老带新的队伍,具备较强的竞技实力。研究建议:尽早明确参赛目标,尽早确定参赛动作,加强系统训练解决落地稳定性的关键问题,加强对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心理调控,加强练赛结合,确保完成北京冬奥会争金夺银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徐英超是"体质教育思想"的首创者,这一思想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不同的视角深度剖析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旨在呈现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形成动因与内在逻辑,并挖掘体质教育思想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启示。研究认为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成因在于反思体育的概念,内在逻辑包含3个方面:体育教学的视点应从技术传习回归身体教育,实证调研是揭示与掌握体质变化规律的关键,良好的心态与生活方式是促进体质健康的外部保障。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正视增强体质与技术教学之关系;参考体测结果调整体育教学方向;建构面向生活的体育健康教育观。  相似文献   
5.
唐潘 《灌篮》2021,(2):55-55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访谈等方法,对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竞技体育项目发展趋势日趋向阳,分析了各地域普及推广率不均衡、武术专业师资力量匮乏、训练机制不科学不合理、场馆及器材设施不达标等方面存在的不可忽视之瑕碍,对当前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因素剖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与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侯爽 《体育科研》2019,(3):30-37
“体教结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专项体育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使得竞技体育人才逐渐从运动员这一单一角色向“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转变。研究以角色认同为切入口,探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角色的转变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影响。选取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学员作为“学生-运动员”样本,选取国家乒乓球青年队及部分省市队队员作为职业运动员样本,使用结构化心理测量工具,对比两类受访者在运动与学业上的角色认同、心理倦怠与动机变量的差异。得出: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认同“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他们在学业任务中的卷入程度更高;双重角色使运动员在运动任务与学业任务上的主观价值感存在差异,表现出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但对个体的整体人生规划并不冲突;双重角色之间的转化,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存在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7.
竞技格斗类项目作为竞技体育活动的主要运动项目,是竞技格斗运动员进行格斗技艺比赛的重要方式。竞技格斗类项目中由于其自身具有过当行为,深深影响了竞技格斗赛事的推广和中华格斗文化的深入发展。目前中国竞技格斗类项目的过当行为界定既有体育规则界定,也有包括刑法在内的法律界定,两者的界定标准的不一致造成了界定过当行为时的混乱。因此,需要弄清楚竞技格斗类项目中过当行为的定义是什么,特征有哪些,体育规则和法律理论如何界定竞技格斗类项目中过当行为的性质,两者矛盾如何解决,最后如何正确界定竞技格斗类项目中的过当行为。通过分析总结法,将竞技格斗类项目中过当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竞技格斗的过当行为的体育性质和法律性质,从而对竞技格斗的过当行为进行正当化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试竞技健美操一级运动员完成C组跳与跃中的科萨克跳、屈体分腿跳、剪式变身跳,分析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主要发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变化。方法采用无线表面肌电仪对16名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3个难度分别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左右腿主要发力的8块肌肉(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的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科萨克跳在起跳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右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和左腿的股直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腓肠肌和右腿股直肌;(2)屈体分腿跳起跳阶段贡献率较大的是右腿的股直肌和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直肌;(3)剪式变身跳起跳阶段无右腿的肌电图变化,贡献率最高的是左腿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是右腿股直肌和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最高的是右腿股直肌。腾空和落地阶段中,右腿肌肉贡献率比左侧同一肌肉贡献率相对较高。结论在完成科萨克跳和屈体分腿跳难度动作起跳阶段时,要求运动员股直肌和腓肠肌有较高的爆发力,腾空和落地阶段中,科萨克跳需要加强左腿肌肉力量;屈体分腿跳在训练中要注意运动员左右腿发力相同,以保证左右腿空中姿态的平衡;在完成剪式变身跳时,主要发力部位从左腿(起跳腿)过渡到右腿(前伸腿)。在训练中要加强主要发力肌肉力量训练,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主要发力肌肉与其他肌肉协调配合发力,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动作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中国式摔跤"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发展现状及该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式摔跤"竞技运动教材化"具有无限可能,可以通过提炼专项运动的核心元素,并着重排除过度专业化的素材,使课程保留中国式摔跤运动的半专业性,使大众了解这项运动的价值,并鼓励更多的人参加这项运动。  相似文献   
10.
卢博博 《当代体育科技》2020,(8):213-213,216
本文以国际体操联合会制定的2013-2016版《女子竞技体操规则》和2017-2020版《女子竞技体操规则》中有关女子平衡木项目的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版规则下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的编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7-2020新版规则相较于2013-2016版规则而言,在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的编排要求和连接分要求2个方面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同时部分动作的难度组别也出现了调整,以期对我国女子平衡木运动训练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