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公战蚩尤”是一个在山西地区流传很广的神话传说。关公与蚩尤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在这则神话中却“战”到了一起。通过文化要素分析法,我们对“关公战蚩尤”的四大文化要素:盐池与蚩尤、关羽、道教,进行具体分析,以弄清这四大要素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相融合,并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揭示出这则神话得以形成的合理轨迹。  相似文献   
2.
阴阳道与阴阳五行学说不同,它是在日本逐渐形成的.中国的阴阳思想在6世纪经过朝鲜传人日本.7世纪中期,天武天皇设立“阴阳寮”,形成了初具日本特色的“阴阳道”.自阴阳寮成立到奈良末期为日本阴阳道形成初期,此时它被视为是“珍贵的科学技术”.初期的阴阳道带有很浓郁的学术色彩,是包含有“历法”、“天文”、“漏刻”、“占卜”等与阴阳五行理论相关的综合学科.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道两系均以《周易》为经典。《周易》以自身的特质和内蕴包含儒道发展的种子,含有容纳儒道的基因。《周易》古经是儒道同源的思想文本,《周易》传文使儒道会通真正实现,《周易》成为儒道共同的言说框架和思想场域,《周易》中奇偶符号、阴阳之道、天人合一等都为儒道会通提供了方法、载体、根据和视域,实现了儒道的兼收并蓄和圆融会通。  相似文献   
4.
成吉思汗礼遇丘处机反映了权力与宗教的互为需求关系。成吉思汗开放包容的宗教态度、纳贤意识、贵生心境和关注汉法是促成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丘处机则适时对帝王的召请做出积极回应。双方都经历了利益考虑和情感取舍的过程。从二人际会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皇权是宗教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宗教则有神化皇权、安抚民心和维护秩序等功能;但根本上宗教是依附性的,它不可能对权力产生更为深刻或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南少数民族的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特殊形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的过程中,由于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传,傩文化受道教影响甚深,并保持着浓厚的道教色彩。  相似文献   
6.
道家和道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但自道教依托《道德经》产生以来 ,两者又有了不解之缘。有趣的是 ,道家两位著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以及他们的著作在道教中的地位截然不同 :老子被极力推崇 ,庄子倍受冷落。究其原因 ,一是道教自身的特点使然 ,二是老、庄本人及各自学说差异所致 ,三是由统治阶级需要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对法家思想及实践所造成的历史教训有着深刻的反思。对"势"、"法""、术"等法家思想,《淮南子》在批判中有所扬弃,并且以理性的政治态度进行了汲取和融合。以法家思想及实践作为政治思考的参照物,《淮南子》着眼于"治道"与"治术",构建起了"多元并存,理性融会"的混合型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的性灵散文承续了晚明、五四以来性灵小品的流韵,丰富了"性灵散文"的时代样式和内涵。对照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性灵散文,90年代性灵散文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又增添了新的特色。文章分别从外表闲适之风、内蕴儒道释文化之骨、世俗中显大爱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也正视了90年代性灵散文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关注不够等不足。  相似文献   
9.
长镜头理论兴起于西方,传入东方之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代中国,不管是电影艺术的创作还是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关于长镜头理论和长镜头中所体现出来的纪实美学的探寻浪潮至今方兴未艾。本文就东西方长镜头的差异简要分析了在东方关学情景观照之下的东方式长镜头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0.
《老子》"道可道"章,是为《道经》之"序言"。在此序言中,老子交待了《道经》的思想主题,说明了《道经》的论说对象,解释了论道的概念工具,指出了观道的视角,提示了体道的门径。老子在《道经》首篇作此序言,目的是申明写书宗旨,提示读者要透过名言的"窗",来把握《道经》的思想实质,体悟道体。在"序言"的话语背景下,可以畅解此章章义,明达《道经》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