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教育   7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天为首善之区,顺天乡试出题不同于其他乡试,第一场考试的题目通常为皇帝亲自出题,第二、三场考题也需呈请皇帝过目,以示皇帝对顺天乡试的重视,以此加强考试的权威性和威慑力,这是其区别于其他省乡试的最大特点。此外,由于顺天位于全国的政治中心,通常对于国家的政要大事比较敏感,因此顺天乡试的策论考题具有时政性、前沿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刘亨 《体育科研》2019,(1):30-35
江湾体育场是上海市五角场地区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它在1935年建成之后的八十多年中,对上海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申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沪上最知名甚至是全国知名的报纸,它所刊登的报道较能真实地还原当时上海的社会风貌。通过查阅《申报》关于江湾体育场筹备和建设的报道,调查江湾体育场建设的动因、进程和民众对于它的态度,重构上海及全国民众对于江湾体育场的历史记忆。研究发现:1934-1935年间,《申报》对江湾体育场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筹备过程和落成之后,筹备过程中的报道主要围绕体育场的建设规划和前期准备等方面;落成之后,报道的内容转变为以对体育场的介绍为主。  相似文献   
3.
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表明孝悌之道是尧舜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考古代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尧舜时期已有孝悌萌芽,夏代有忠德流行,商代则是悌道大盛,周人比较全面地形成了孝悌风俗,这些都是孔子系统孝悌思想形成的历史资源。孟子说孔子乃"集大成"者,其于孝悌思想亦然。  相似文献   
4.
元顺帝时期,在推行汉法、大兴文治的过程中,重视对士人政策的革新与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恢复科举,持续不辍;兴举学校,造育人才;选拔贤才,崇儒优士。这些政策显著提升了士人、尤其是汉族士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对于促进蒙元的汉化进程和维系元末政权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族群等级观念、政治格局诸因素的影响,其间又存在民族歧视、重吏轻儒、科举不公等不足。  相似文献   
5.
近代报纸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新闻出版史、思想史、文化史、经济史极其重要的原始资料。文章以民初长沙《大公报》为个案,探讨报纸与舆论的关系,并重点阐述长沙《大公报》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壮大起来,成为民国时期湖南魅力持久的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6.
《大公报》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近年来,以《大公报》为研究对象的资料选编、专著和论文层出不穷。任桐著《徘徊于民本与民主之间》一书,在内容和结构上,新意迭出,卓见纷呈。该书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利用多种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1927年到1937年《大公报》诸多政治改良思潮,对《大公报》的政治言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说,它的问世,推动了《大公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闻史研究:“问题”与“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闻史研究应该力避没有生命力的流水账,必须要有问题意识,才能以抽象概括的理论语言,总结复杂而具体的历史事实,抽丝剥茧,甚至画龙点睛。理论烛照史料,使我们洞察材料背后曲折的意义和内在联系。但倘若走另一个极端,理论先行,生吞活剥,将中国材料硬塞进宏大社会理论的紧箍咒(例如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这种理论霸道也不足取。本文提倡以默顿的中距理论,联系媒介文本到更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8.
死亡德性是生活德性在死亡情景中的表现,儒家死亡德性论的内容可以其对“大哉死乎”的论证来概括,而其养成方式则是“顺命”,儒家死亡德性论是目的论的,其目标是追求死亡伟大性。  相似文献   
9.
论柳宗元的“德治”与“民本”思想及其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宗元是唐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德治”“民本”思想,其源头是尧舜、孔孟之道.对儒学既有继承、扬弃。又有创造、发展,在中华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邶风@匏有苦叶>全篇皆写渡水的景象,分析这些意象,可看出其反映了当时人们把渡水看成危险之事以及把渡水与婚恋相比附的意识.这些意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和一些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