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76篇
教育   223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3384篇
综合类   67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至今日,武术仍未能很好地进入校园,其原因何在,如何从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的成功现代化和国际化当中寻求启发,成为紧迫论题。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基于对学校武术历史、现状的反思和日韩武技现代化的启示,对我国学校武术的根本问题和根本方略做出探讨。研究认为,学校武术开展的现状不能实现中华民族赋予它的文化使命,日韩武技现代化的经验可为我们提供启示——将传统意义上的搏杀武技改造为一项现代文明搏击项目,该项目需满足几个趋势保证安全文明化、保持技击本质性、具有游戏趣味性、彰显民族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做出武术以太极推手形式进入校园的提案。  相似文献   
2.
为给深陷困境的传统武术技艺提供突破路径,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法,在与球类运动、西方武技、日本武道等运动进行对比并深入剖析自身特色基础上,从4方面解析了中华传统武术技艺当代传承发展的具体方略(1)夯实基础,稳固根脉,紧扣最根本的技击本质而传承发展;(2)尽快实现现代转型,完成文明化跨越,步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3)提炼自身特色,紧紧把握“以武会友”,开辟人类武技文明化技艺交流的新方向;(4)进军学校教育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独有的精神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功夫具备本体的性质,指的是类似禅、太极等理念在长时间实践中的现身性表达;从"功用"的角度看,功夫就是一种高级的搏击竞技能力或表演才艺;从"功法"的角度看,功夫表征了方法运用的得当。其蕴藏了:(1)神形共建;(2)在人伦日用中寻求终身技能的发展;(3)身体技艺与情感意志共同成长三层"元实践"哲学意蕴。功夫旨在塑造整体的人、具体的人和自我超越的人,这无疑与身体素养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举"的整体论哲学在逻辑上相贯通。武术功夫在语义和哲学内涵两个层面上与身体素养有着极强的互释性,属于中国本有的身体素养思想,这就使得功夫修炼具备了提升当代人身体素养和助推当今武术发挥更广义的教育价值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武术神、意、气与动作内外相结合,使身心达到愉悦、全面的发展。武术训练对人的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良好影响,强健体魄,缓解压力,保持一个舒畅愉快的心情。武术套路的训练不仅能塑造强健的身体,而且也承载着道德文化修养和精神传承的历史重任,经过研究和调查,很多青少年通过武术套路训练,提高了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5.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探索民间武术组织服务于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在传统社会,民间武术组织以武德传承强化乡村德治机制,以门规戒约规范乡村法治秩序,以家长制参与乡村自治实践。而进入现代社会,民间武术组织服务于乡村治理面临着传统德治弱化、法治建设不完善、参与自治机制不健全三方面的困境。提出,民间武术组织要建立新的道德体系,营造乡村治理的德治氛围;加强组织治理,强化乡村治理的法治理念;深化自治实践,主动承担乡村治理职责功能,旨在为更好促进民间武术组织有效治理、推动乡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新格局的粤港澳大湾区为武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根据文化传播之规律,粤港澳大湾区协调推进的武术国际化发展需强化“武术是文化”的认识,继承“丝绸之路”和“儒家文化圈”的历史经验,树立“服务国家,联通世界,提升影响”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传统武术信仰就是中国人对传统武术技艺、文化的实践以及精神追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学研究方法等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信仰内容、消解过程、危机原因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反思。研究认为:中华武术是构成中国人身体领域中的信仰,这一信仰在近一个世纪里渐渐出现了危机,信仰的危机才是中华武术发展没落的根源。结论认为:要拯救传统武术,必先拯救传统武术的信仰,即恢复民众对传统武术的珍爱。无疑,对中华武术的文化自尊、自信是恢复信仰的思想认知前提;重新找回没落的传统武术技击之道是恢复信仰的核心任务;潜心务实、拒绝虚假繁荣,回归传统武术本然才是传统武术人文精神重生的路向。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研究方法,以林语堂“闲适文学”之东冷西热现象为借鉴启示,对武术修身在清末民初、民国迄今所遭遇的历史境遇和今天所迎来的时代发展机遇进行论述。旨在呼吁新时期社会条件下,修身将作为武术之一重要价值的彰显,以促进武术未来发展之路更加宽广。主要结论:1)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而非林语堂“闲适文学”的优劣,决定了其“东冷西热”现象的发生,及其独特的历史命运和遭际。2)修身在武术研究中地位的历史演绎,经历了清末民初作为提升武术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的主要抓手,到民国迄今伴随“科学”彰显对武术修身的理论忌讳及掩蔽这样两个历史节点。3)当今社会语境下修身又迎来了适宜的成长土壤;武术研究者应紧扣时代脉搏,关注修身这一武术理论研究新动向;既是武术之理论研究跟随历史演进步伐,更广层面、更深层次地造福于人类生活,也是武术自身能够在当今社会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意志为引领,对新时代中国武术传承发展的时代境遇、面临困境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学理上分析与设计。认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意志,助推民族历史发展彰显的独特文化效益和深度国际传播多元势力透显的使命担当,为中国武术当代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和新空间。而新时期文化的现代话语体系挤压着中国武术传统的话语空间,文化全球化横向传播方式削减着中国武术纵向代际传承效益,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消解着中国武术异质化传承栖息地等现实困境,迫切需要有序开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尤应注重中国武术价值观传承,以内承外传实现代际传承与同辈横向交流效益,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多样性推进其传承发展时代认同三位一体推进路径,进行精准施策与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10.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目标、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尚显稚嫩,其突出表现是学科知识缺乏独立性。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沿着目标→困境→出路的逻辑线路,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主要观点:1)特色鲜明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目标,该目标达成所倚赖之原动力是实践内容的相对独立;2)边界模糊是阻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保持特色鲜明、走向成熟的重要理论致因;3)反求诸己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打破边界模糊困境、实现特色鲜明目标的出路。如此,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方能因获得独立性而有成长壮大之可能,才有希望摆脱学科依附阴影,乃至问鼎显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