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通过对2016年白俄罗斯皮划艇协会与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体育仲裁案例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禁用药物超长的代谢时间不能成为反兴奋剂规则具有溯及力的理由;虽然《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第11条的规定因为存在"集体项目"这一前提而没有违反个人责任原则,但该条第12条由于规定得过于简单仍然违反了该原则;国家司法机关刑事诉讼程序中发现的兴奋剂药物证据,在刑事诉讼程序终止而证据未经质证的情况下,不能直接作为兴奋剂违规行为的认定证据。 相似文献
3.
郭树理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4):50-60
体育仲裁院(CAS)仲裁庭认定俄罗斯著名运动员莎拉波娃的兴奋剂违纪行为并非故意,且不构成重大过错,将她的禁赛期由2年减缩到15个月。但该案的裁决存在若干问题。运动员在没有医药专业背景或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自行核对兴奋剂禁用清单存在重大风险。适用于马术案件的“委托理论”对其他体育项目内的兴奋剂案件并不合适,代理人的错误应当由运动员本人承担责任。运动员在兴奋剂检测时故意隐瞒自己的药物使用情况可能构成重大过错的证据之一。由于运动员有义务知悉禁用清单的内容,体育组织未能即时告知禁用清单新修订的情况并不能减轻运动员兴奋剂违纪的过错。违禁物质的代谢时间长可能会对判断运动员的过错程度产生影响。在认定运动员兴奋剂违纪的故意时,以客观主义的解释方法代替主观主义的解释方法,来分析运动员对兴奋剂违纪高风险的认知程度,更有利于打击兴奋剂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制定、修订前后,非药检阳性案件举证规则的变化,并以国际体育仲裁院裁决的美国反兴奋剂机构诉蒙哥马利等案件为例,对非药检阳性案件的指控方和被指控方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进行阐述.<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制定后与制定前相比,反兴奋剂组织承担的证明标准降低了,而<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修订后与修订前相比,被指控兴奋剂违规方承担的证明标准提高了.目前所适用介于"优势证据标准"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之间的弹性证明标准,值得我国在今后立法实践中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5.
对奥运会兴奋剂事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使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远离兴奋剂,这是国内外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分析了兴奋剂的作用、危害及其面临的严峻性和长期性的原因,回顾了国际反兴奋剂的历史,并提出了反兴奋剂的种种对策。 相似文献
6.
Te对Bi0.85Sb0.15低温热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梅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9(4):57-59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在553K、6Gp下压制30分钟获得Bi_(0.85)Sb_(0.15) x%Te(其中,x=0.1、0.2、0.5、1和2)的纳米晶热电材料,并对Bi_(0.85)Sb_(0.15) x%Te材料的热电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样品的X-ray衍射实验分析,证实已形成了单相合金。在80-300K温区测量了样品的Seebeck系数、热导率和电导率,并计算出材料的优质参数。结果表明:Bi_(0.85)Sb_(0.15) x%Te材料在80-300K温区表现出金属特征。Bi_(0.85)Sb_(0.15) 0.1%Te样品的电导率要比Bi_(0.85)Sb_(0.15)样品电导率高2-3倍,而Seebeck系数绝对值比Bi_(0.85)Sb_(1.15)样品减少了近80%。表明掺入Te可以提高Bi_(0.85)Sb_(0.15)纳米晶粉末材料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7.
黄世席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10-14
体育运动中的兴奋剂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的体育组织之间进行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几乎涵盖了有关兴奋剂的所有问题,对该公约的研究有助于兴奋剂的控制以及有关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8.
兴奋剂泛滥的技术根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传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42-43,46
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分析兴奋剂泛滥的根源,结果表明:兴奋剂之所以泛滥,一方面是人们为了胜利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严重违背体育道德规范的不正当行为以及客观存在的兴奋剂检测的伦理和法律障碍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兴奋剂的检测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技术悖论之中,即兴奋剂的检测总是在兴奋剂产生之后,检测技术也总是落后于兴奋剂的研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关于竞技体育中兴奋剂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兴奋剂在世界竞技体育中的使用与禁用进行回顾与反思,诠释兴奋剂的定义及种类,归纳兴奋剂的滋生、蔓延、危害,提出了兴奋剂泛滥的根源,提出竞技体育运动反兴奋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MgB2超导体的同位素效应、ρ-T特性、S-T特性、双能隙,着重论述了元素掺杂对其超导电性的影响,指出其作为一种新型低成本高性能的超导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