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57篇
教育   924篇
科学研究   24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836篇
综合类   65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东京奥运会男子体操竞技实力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体操男队在东京奥运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体操新规提出我国男子体操备战巴黎奥运周期的发展路径。结论:(1)团体实力上,中日俄各有千秋,实力不分伯仲,三国争雄局面形成;单项实力呈现群雄纷争新态势。(2)中国体操男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深入把握规则精神、成套编排未能契合世界潮流,排兵布阵和选拔机制缺乏科学性,短板项目裹足不前,伤病问题依然严峻。建议:精准理解规则精神,把握潮流编排模式;统筹好难度与质量的协同发展;打造一流全能选手,提高优秀选手层厚度;强化优势,恶补短板;"科医"助力训练,提高训练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柔道、太极推手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结果发现柔道与太极推手有着"同源不同流"的渊源。本文从劲力与技法、思想、"对手的文化"角度论述了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ABSTR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8-week force-velocity optimised training was assessed in highly trained professional rugby league athletes. Players (age 24 ± 3 years; body mass 94.9 ± 21.6 kg; height 181.3 ± 6.0 cm) were strength-matched and assigned to a force-velocity optimised group (OP; n = 15) or a general strength-power group (GP; n = 14). Tests included 10-m, 20-m sprints, 3 repetition-maximum squat and squat jumps over five load conditions to ascertain vertical force-velocity relationship. ANCOVA revealed there was a group effect for force-velocity deficit (P < 0.001), with the OP two-fold greater than the GP group (OP pre: 51.13 ± 31.42%, post: 62.26 ± 31.45%, GP pre: 33.00 ± 19.60%, post: 31.14 ± 31.45%, P < 0.001). There were further group effects for 3RM squat (OP pre: 151.17 ± 22.95 kg, post: 162.17 ± 24.16 kg, GP pre: 156.43 ± 25.07 kg, post: 163.39 ± 25.39 kg, P < 0.001), peak power (OP pre: 3195 ± 949 W, post: 3552 ± 1033 W, GP pre: 3468 ± 911 W, post: 3591 ± 936 W, P < 0.001), and SJ (OP pre: 39.79 ± 7.80 cm, post: 42.69 ± 7.83 cm, GP pre: 40.44 ± 6.23 cm, post: 41.14 ± 5.66 cm, P < 0.001). Prescribing F-V deficit training is superior for improving physical performance within highly trained RL players.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介绍第65届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年会暨第9届运动是良医世界科学大会和肌肉肥大与萎缩的基础科学世界大会的主要研究热点为目的。以“肌肉肥大与萎缩”的基础科学世界大会的主报告和专题报告为基本思路,并通过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对大会中肌肉肥大与萎缩的专题报告内容、相关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目前,关于肌肉肥大与萎缩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废用和疾病状态下的肌萎缩、调控肌肉肥大的外在变量及内在分子机制、肌卫星细胞在骨骼肌肥大与萎缩过程中的作用、营养补充促进肌肉肥大及改善肌萎缩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为更深入地探究运动促进肌肉肥大和改善其萎缩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我国体育科学、运动医学、肌肉生物科学及运动康复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国家赛艇队12名公开级女子双桨组运动员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前后功能动作筛查测试(FMS)成绩进行动作质量的比较,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制定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和运动技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云南会泽高原训练基地训练期间进行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并在实验前后对运动员FMS 测试的7个评价身体功能动作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各指标得分平均提高为深蹲0.7分、跨栏架步1.3分、直线弓箭步0.9分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1.1分,4个动作得分较实验前都显著提高(P<0.05),而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3个动作的得分较实验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运动员做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功能动作等的动作模式,表明采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可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安静对照组(C)、低负荷运动训练组(LT)、中等负荷运动训练组(MT)、高负荷运动训练组(HT)和极高负荷运动训练组(ST),每组10只。各运动组分别进行6周的跑台运动训练。训练方案结束后,取腓肠肌样本,提取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柠檬酸合成酶(CS)、异柠檬酸脱氢酶(ICD)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活性;线粒体Ga2+含量、胞浆NADH、NAD+、ATP和ADP含量,以及ICD mRNA转录水平。结果:(1)不同负荷运动训练组线粒体CS、ICD和α-KGDHC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 < 0.01),且CS和ICD活性由高到低顺序均为:MT组 > HT组 > ST组 > LT组 > C组,α-KGDHC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HT组 > MT组 > ST组 > LT组 > C组。(2)不同负荷运动训练组线粒体Ca2+ 含量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 < 0.01),其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MT组 > HT组 > ST组 > LT组 > C组;胞浆NADH/NAD+和ATP/ADP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 < 0.01),其比值由低到高顺序为:MT组 < ST组 < HT组 < LT组 < C组。(3)不同负荷运动训练组ICD mRNA转录水平均高于安静对照组(P < 0.01),其水平由高到低顺序为: MT组 > HT组 > ST组 > LT组 > C组。结论:低负荷、中等负荷、高负荷及极高负荷运动训练均可提高大鼠骨骼肌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功能,且中等负荷运动训练效果最佳。其机制与胞浆NADH/NAD+和ATP/ADP比值、线粒体摄钙能力及限速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测试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武汉市十三个行政区内528名以太极拳为主要体育健身方式的老年人为样本,以马步蹲起、弓箭步蹲起、肘撑侧桥、肘撑侧桥举腿等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联的四个基础动作为测试内容。研究表明,受试人群普遍存在下肢与躯干的功能性力量不足、左右侧肌肉链力量不均衡的问题。虽然样本人群经常进行以太极拳为主要形式的体育锻炼,但在锻炼过程中侧重于套路技能的演练,对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不足及缺乏相应的训练方法,存在科学性盲区,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究拖重物跑训练手段对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途中跑阶段的技术特征及下肢环节肌肉力量的影响,深入认识其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对14名男子二级左右水平短跑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6%~10% BM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采用高速摄像分析法、等动肌力测试法分析运动员身体素质;支撑阶段髋、膝、踝关节运动学参数和下肢各环节肌肉力量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1)实验后运动员30m、60m、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等身体素质及专项成绩显著提高;(2)步长、重心水平速度显著性提高,两大腿剪绞平均速度提高、单步时间减少;支撑阶段最小膝、踝角显著降低,角速度提高;(3)髋、膝关节伸/屈肌群PT/BW、AP除膝关节60°/sPT/BW值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角速度下PT/BW、AP均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跖屈肌群各角速度下PT/BW值显著提高,跖屈肌群60°/s速度下AP提高,背屈肌群AP略降低。结论:适宜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可显著改善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提高运动成绩;有利于提高髋关节剪绞-制动力量,使膝、踝关节处于低位超等长"屈蹬"状态;提高了髋、膝关节屈伸肌群快速主动收缩能力及踝关节跖屈肌群退让性快速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9.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GymAware PowerTool (GPT). Thirteen resistance trained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ree visits, consisting of three repetitions of free-weight back squat, bench press, deadlift (80% one repetition maximum), and countermovement jump. Bar displacement, peak and mean velocity, peak and mean force, and jump height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GPT, a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capture system (Motion Analysis Corporation; 150 Hz), and a force plate (Kistler; 1500 Hz). Least products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compare agreeability between devices. A within-trial one-way ANOVA, typical error (TE; %), and smallest worthwhile change (SWC) were used to assess reliability.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ed in R2 values of >0.85 for all variables excluding deadlift mean velocity (R2 = 0.54–0.69).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visits 3-2 for bench press bar displacement (0.395 ± 0.055 m; 0.383 ± 0.053 m), and deadlift bar displacement (0.557 ± 0.034 m; 0.568 ± 0.034 m). No ot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Low to moderate TE (0.6–8.8%) were found for all variables, with SWC ranging 1.7–7.4%. The data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e GPT can be used to measure kinetic and kinematic outputs, however, care should be taken when monitoring deadlift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对比以及秩和比综合评价法等,对2019年男子篮球世界杯中晋级总决赛的两支球队的整体实力以及攻防两端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据此总结出高水平男篮比赛的关键制胜因素,这也为中国男篮今后更好地备战世界大赛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攻方面,出色的前场篮板拼抢能力、稳定的中远投能力和优秀的团队配合能力,在防守方面,强有力的内线封盖能力和后场篮板保护能力,以及攻防两端均衡的综合实力是高水平球队在比赛中的关键制胜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