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7196篇
科学研究   441篇
各国文化   74篇
体育   375篇
综合类   43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75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589篇
  2013年   864篇
  2012年   782篇
  2011年   776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劲 《天津教育》2021,(7):94-95
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此笔者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措施,以期对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杨芳 《天津教育》2021,(9):141-142,153
对历史材料分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的热爱。而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初中学习阶段,学习历史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而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去应付考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华侨移居西班牙的小高峰,这一时期的旅西华侨多以行商为业。他们走街串巷,贩卖项链等小商品,被当地人称为"卖项链的中国人"。通过对当时西班牙的官方数据和本地报刊的解读可知,旅西华侨以男性为主,女性及儿童人数较少。华侨行商普遍西语水平不高,生活较为清苦。虽然他们所出售的商品受下层民众的欢迎,但行商却受到主流社会的敌视与排斥,他们被商店经营者视为不正当的竞争者,被当局政府视为扰乱秩序者,被当地民众视为入侵者。这一切反映了早期旅西华侨谋生的艰难。  相似文献   
4.
王玮 《兰台世界》2021,(3):47-50
口述档案是对个体记忆的输出和整理,是联系个体记忆和社会记忆的桥梁,它扩宽了保存历史、回忆过去的途径,使得社会记忆层次更立体、角度更多元。构建社会记忆的大背景下,高校档案人员应诠释好"口述参与者、记忆守护者、资源整合者、服务创新者"的全新角色定位,不断加强意识思维、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自我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邹兆辰 《唐山学院学报》2020,33(2):28-35,58
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了《史学思想史》课程,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同时,也论述了若干近代西方史学思想的重要问题和代表人物。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此多有论列,充分肯定了其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中国的西方史学史这一学科的建设、发展已经历了一百年,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史的二级学科,也成为中国史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回顾这百年的历程,不能不追述李大钊对其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明,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开展历史教学应以厚植爱国主义为目标,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育理想信念,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当前环境下,高校历史教学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主,内容范围狭窄、缺乏地方特色、课时安排紧张、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较为突出,无法为思政教育提供深度支撑。基于此,高校应通过开设“大学历史”公共课、开发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增加历史教学课时、创新历史教学手段等举措,拓展历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与素养支撑。  相似文献   
7.
8.
Students learning to read in more than one language are a growing population in schools. Early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ading difficulties may lead to better outcomes for all students. Oral reading fluency (ORF) is one tool shown to be both a reliable measure of reading and an accurate method to identify students at risk for poor reading outcomes. This study synthesized available validity evidence for ORF with biliterates. All included studies (n = 31) were conducted with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in grades K–8.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lthough ORF is correlated with reading outcomes, the accuracy of ORF to identify English learners at risk of poor reading outcomes does not meet criteria. The strength of validity evidence differed by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participants. Finally, the quality of the reviewed studies was low in critical areas.  相似文献   
9.
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实行选考,学生被分成诸多不同的选考群体。为了解选考群体学生成绩的差异性,以山东省2017级历史选考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10所高中学校选考历史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历史选考学生群体在学业成绩上与其他科目选考学生群体之间、历史选考学生群体内部各子群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与文综/理综模式下的学生差异相比,具有变量增多、不确定性更强、复杂程度更高的特点。针对选考模式下学生群体差异性的新特点,应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价值取向,推行基于选课走班的差异化课堂教学,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0.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pedagogical approach for disrupting epistemic injustice. In it, A. C. Nikolaidis first demonstrates that different forms of epistemic injustice — testimonial, hermeneutical, and contributory — are the result of limited or distorted conceptual resources and then argues that concept proliferation can be a promising educational means for overcoming such limitations and distortions. Concept proliferation involves a combination of increasing exposure to diverse, especially marginalized, concepts and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necessary critical tools for questioning harmful and erroneous concepts. Concept proliferation is beneficial for both individual students and society at large. It liberates students from the confines of harmful concepts that limit their self-understanding, but also provides them with skills necessary to challenge hegemonic concepts that distort collective (social) understanding and contribute to epistemic and systemic injus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