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的丁维国等同志来信询问呼拉圈运动的有关事宜,本刊特邀北京体院体操教研室的高留红同志撰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答复。  相似文献   
2.
<正> 人的生活中离不开走路。正确合理的走路姿态不仅会促使人体健康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人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美体态。走路姿态的关键就是人对自身姿态的控制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各种走姿的训练才能达到。正确的走路姿态是:头略抬起,两肩下压,胸部向上顶,腰背平直,收腹,两臂前后自然摆动,步子平稳、矫健、轻盈。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见到各式各样的走路姿态,例如:走路时含胸,耸肩,缩脖,左右摇摆,“外八字”步,“内八字”步等等。这些均属于不正确的走路姿态。那么如何培养正确的走路姿态呢?我们认为应从小开始,在小学中学的体育课中应注意走路姿态的训练。下面介绍几种走路姿态训练方法: 1.行进间意念训练法。练习者想象在头顶上放一本较重的书,两手自然下垂,腰背平直,收腹,两肩下压头向上顶,保持这种姿态,  相似文献   
3.
摘要:随着团体操表演模式的发展变化,团体操现有的理论认识,已滞后于团体操实践的发展,并影响到人们对团体操的全面、准确地理解。故对团体操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及全面、准确的论述,是使团体操的理论研究与时俱进和丰富团体操理论的要求。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对不同模式的团体操表演进行考察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团体操是仪式过程中,通过集体依次性或一致性动作组成特定图案的仪式表演。仪式表演是团体操的外延。通过集体依次性或一致性组成特定图案是团体操的内涵,是团体操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及舞蹈、文艺表演的典型特征;团体操表演模式是指,通过集体依次性或一致性动作组成特定图案与场地结构的关系。团体操表演模式发展与团体操表演场地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场地是团体操生存的环境,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团体操表演模式的变化。随着人们精神心理需求和团体操表演场地结构的改变,团体操表演模式从基本表演模式衍生出了团体操文艺表演模式和团体操体育专项表演模式。  相似文献   
4.
5.
关于普及体操等级大纲和体操运动员等级大纲衔接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于1988年聘请专家编写了<普及体操大纲>.于2004年,决定修改体操运动员1-3级大纲.<普及体操大纲>与<体操运动员1-3级大纲>的共同目标在于:让更多的人享用体操资源;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使体操为广大群众的健身服务;能使广大群众接触体操、了解体操,从而促进体操普及工作的开展.如何将<普及体操大纲>与<体操运动员1-3级大纲>有机的衔接起来,是进行<体操运动员1-3级大纲规定动作>修订工作中,以及<普及体操大纲>的后续完善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从两个大纲的内容及其特征为切入点,提出将普及体操大纲和体操运动员等级大纲有机衔接的设想及方案.  相似文献   
6.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哪些独特的作用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摘要:团体操表演功能的研究,对明确团体操艺术发展的方向具有基石性的作用,亦是为体育院校原创新学科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项基础性研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以及44部国家级团体操视频资料统计法,运用文化人类学、象征学、语言学等工具,以团体操起源、表演形式与各种仪式的交汇、手段要素为线索探讨团体操表演功能。得出:团体操起源于斯拉夫民族国家,因团体操宏大精美的表演形式受到斯拉夫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广。这种宏大精美的表演形式被奥运会开幕式、国家纪念日以及国家级会议的开幕式或晚宴所运用,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仪式表演。团体操表演是通过对手段要素的选择、重组,形成特定图案,这一特定图案用于彰显人性中的正能量,即对生命的礼赞。礼赞的对象,称为团体操文化、艺术功能。团体操的文化、艺术功能是,完成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示、完成民族命运密码的展示和完成主题的展示。  相似文献   
8.
对2006年版新《体操二、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新大纲)制定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大纲》在推广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新《大纲》动作比较适合在中学生中开展,但要使体操在学校中长期而健康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文中还指出体操专业教师少,体育教师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体操在学校中开展受限;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需求的阶梯式大纲体系及教委和体育局联合举办体操比赛的模式还未形成,是新《大纲》推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为我国各省市全面推广新《大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体育院校是传授体操知识,培养体操人才的基地,而教材则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体操教材的构建科学与否,对体操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以层次性、整体性、系统性理论为依据,对体育院校体操教材的科学化进行探讨,旨在明确体操教材系统的层次性,为整体性原则的贯彻,以及体操教材系统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提高体操教材的科学化程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教育学以及系统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经济转型期中体操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设想.指出: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将对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转型期从社会学及系统论视角,对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扩大各省市体校的输送功能;珍惜退役运动员的技术资源;加强各省市体操中心与体育院校的联合办学,是转型期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应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源"的拓宽与开发;将学习层路径"与"训练层路径"有机的"融合";注重"宽进、多层、多向"的办学理念.使运动员的"入、训、出"形成了一个良性运转的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