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学校体育发展依托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梳理是学校体育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审视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立足多元主体协同视角,运用演化博弈方法, 系统性梳理不同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探寻校社合作未来发展趋势和策略。研究发现,政府是校社合作中多主体协同治理的重要主导,社会体育组织与学校体育合作的资源质量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稳定策略需要把握不同主体的策略选择。依据演化博弈分析结果,提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体育组织协同参与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建议:政府设立制度保障,协调多元主体的行为策略;家庭理性参与治理,形成多方位合作治理系统;学校强化自主治理,实现长效化稳态治理格局;社会体育组织建立长远规划,实现资源要素“精准扶持”;第三方机构干预,实现管办评分离监管评估。 相似文献
2.
徐成发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邓小平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由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发展论构成,系统地解决了实现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发展道路论,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发展目标论,解决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发展动力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找到了最终动力和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林燕芬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是有别于儒家"小康社会"、又以儒家"小康"思想为理论渊源的。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是以"中国式的现代化"为内涵的,这种现代化区别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甚至于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中较富裕国家的现代化。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表述的是人民群众所要达到的一种社会生活状态,但又有比社会生活更为丰富、宽泛的含义,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对当今中国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被赋注新生命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注入崭新能量。在梳理现代化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色和本质要求,建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内涵结构。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价值体系包括把握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全力发展全民体育和推动体育全面发展、把握公平共享的本质要求维护和实现人民美好体育生活向往、把握协调发展的重要导向推动中国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把握和谐共生的核心支撑开辟体育强国“绿色”新境界、把握和平发展的关键前提推进中国与世界共享体育和谐之美五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塑了新时代中国体育自有的、独特的逻辑框架。研究目的旨在为中国体育适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向、推动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学理支持。 相似文献
5.
6.
邓小平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涵着丰富的人本思想,强调了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也注意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和科学发展观及其相互关系,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12):5-9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以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为立论。研究认为,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首要任务,其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追求表现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途径更加通畅;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更加丰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展示国家软实力的平台更加宽广”等方面,并提出“聚焦提升为国争光能力促进竞技体育发展;围绕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紧扣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路径予以理论回应和实践施策。 相似文献
8.
相较于现代西方主流绿色理论所存在的难以辩证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现实中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奉行市场放任主义或单边主义,并由此造成诸多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与生态负效果,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发的绿色发展理论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价值立场,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致力于通过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多维度融合发展来构建人类(中华)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新形势下的绿色发展做了深邃的、大胆的创新性思考并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新判断、新战略,丰富与拓展了习近平绿色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尹占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1-22
现代化是表征人类从传统向现代演化发展的普遍性叙事方式,“轴心期”奠定了演化发展的文明基础。“轴心期”中西文明型塑了具有不同超越视野的文化传统,孕育形成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不同路径。近代以来中国重塑“新道德”再造“新社会”重建“新国家”,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的现代化相比,中国的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特征,是德性和理性、国强和民富、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文明传承和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这条道路不仅改写了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而且还重塑了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拓展了实现途径;更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重估了人类传统文明的现代价值、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提供了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0.
武素云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1):1-6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关于四个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设思想的提法.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在于人民利益至上,目标在于使人民富强,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对外遵循合作共赢、和平共处等.周恩来与党的其他主要领导人对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精心布局和艰辛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