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篇
教育   85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帝作为华夏民族"圣王同祖""华夷共祖"的理想型人物,是由古代中国文明进程的特征所决定的。以黄帝起始的中原地区部落联盟制度中以"礼"为标志的政治文化与世俗性特征,体现了华夏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政治文化的鲜明特点。人们往往将黄帝及其部族所开创的政治文明及世俗化礼仪制度作为华夏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认同的标志,而将黄帝作为华夏民族始祖及政治文明的开创者。一、文明与国家文明与国家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谢菲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6):131-132
追溯客家的渊源,它原本是生活在北方的“土著”居民,汉民族中的一支民系。由于战乱或其他政治、经济等原因,秦汉以后,尤其是西晋以来,客家的先民大量南移。据历史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世纪初,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9世纪末)以及南宋末(13世纪末)又大批中原  相似文献   
3.
暗送秋波、临去秋波、秋水盈盈、望穿秋水、秋水伊人……这些与秋有关的成语大家都很熟悉,词典里也有相应的解释。如暗送秋波:秋波指秋天的水波,明媚清澈,用来形容美女的眼睛和目光,暗送秋波就是指暗地里眉目传情。临去秋波:是说临别时的回头一顾,依依难舍。望穿秋水:秋水指的是眼睛,眼睛望穿了,思念是何等的深啊。这里的秋波、秋水都是指秋天的水波清澈,但为什么秋水会清澈,词典里却没有解释。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交融,是历史的必然,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交融由来已久,当然,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的文化交融亦在同步进行。而最广泛的交融体现在广大人民的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及巫术、宗教和民俗活动诸方面。  相似文献   
5.
陈孔坛 《收藏界》2010,(2):65-67
德化县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脉,拥有丰富的森林、水力资源和优质的高岭上,为瓷器生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印纹陶的制作,至唐末五代中原先民大批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制陶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中原民族传统体育无形资产的概念、内容及价值,提出应通过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筹建主题公园、开展节日民族传统体育游艺活动、打造高水平系列赛事等主要开发形式,采取大力宣传、强化意识、建立团队、健全系列法规、与企业联姻等措施,力争使中原民族传统体育无形资产价值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资讯     
《钓鱼》2009,(23)
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巡回赛客友杯四川分站赛年末开战经过近8个月的征程,读者杯的脚步已经走过了祖国的大部分省份。12月的四川会有点冷,但却无法冷却钓鱼人那似火的热情,因为它将迎来读者杯09年的收官之战。12月27日,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  相似文献   
8.
刘汉初 《钓鱼》2007,(4X):30-30
今年是个冬暖春寒的年头,从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原地区2006年12月中旬至2007年2月中旬,平均气温为3.1℃,比常年偏高1.4℃。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比常年偏高,被称为“暖冬”。  相似文献   
9.
“光州固始”在南迁中原汉人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有为 《寻根》2009,(1):16-21
历史上的“光州固始”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东部,它北临淮河,南靠大别山。在中国古代,由于战乱和灾荒,包括光州固始在内的中原地区汉人多次大批南迁江左,其中不少人入居闽越。及至宋代,“闽人称祖皆日从光州固始来”。这既是一种历史真实,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光州固始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唐代光州固始人的南迁入闽两个方面,阐明光州固始在南迁中原汉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西辽河上游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生业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辽河上游地区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自成体系,谱系清晰,考古学文化主要包括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从地理环境来看,西辽河上游是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区,也是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的生态系统过渡带,史前时期受到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与外部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具典型性的采集、渔猎、农业并存的经济形态。与西辽河上游地区相比,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经济生产活动的主体仍然是采集、狩猎,农业仅是辅助性的次要的生产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阶段,生业方式以农耕生产为主;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阶段,已经处于农业生产阶段,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农作物布局在中原地区已经趋向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