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6篇
教育   309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应受到重视,但也不可偏颇。根据特定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不同文化人群之间的交往层次的提高取决于从对特定文化的认同和从属转变为对特定文化的超越。通过树立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加大中国文化的输入、更广义的文化教学和适合的文化导入原则等,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为人诟病,就是因为课程没有充分注意教学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把大学生与中学生等量齐观,把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等量齐观。因此,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象的性质与特点。“桂版语文”在教材中植入了大学教育、中国文化、广西元素、通识理念、语文技能五个元素,力图使大学语文名副其实,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是孕育、衍生与发展审美心理的母体,在审美活动中,需把握好审美感知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而且,要学会通过审美,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领悟到所蕴含的和谐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4.
和平文化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之一,古代中国和平文化的生成,不仅具有非常雄厚的物质经济、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基础,也有其基于自身地域特征和社会历史特性的内在规定性,并且它已经深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成为塑造中华民族和平性格的重要精神元素。  相似文献   
5.
“国家需要”对武术发展的驱动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马克思关于"需要"的理论入手,指出国家对武术的需要程度决定了武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历史上的武术之所以在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一花独秀,是因为其发展受到了国家机器的推动,如古代与军事技术紧密相连,近代与尚武精神直接相关.21世纪武术发展除了竞技武术的出路外,更应该对内顺应"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大潮,将重心转向武术教育,通过彻底改革武术教育体系,将其打造成"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途径;对外立足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展示"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的实际需要,力争武术进入孔子学院,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实践的具体载体.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大量高校、科研机构及文化人士内迁贵州.在这一过程中,贵州文化与中华主流文化得到直接接触、交流、融合的机会,对贵州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华主流文化也受到极大震动和激荡,贵州文化对内迁高校、文化学者、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显示了贵州文化的独特魅力,是贵州对中华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梅贻琦是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的人格精神不仅令人高山仰止,也是他成为一个教育大家的重要基础。梅贻琦的人格精神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呈现,即由中国文化建立其基本框架,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精华。家庭教育与中国文化经典的启蒙教育种下了梅贻琦人格养成的根苗,成年后的体认、践履使其人格不断提升;寡言与清廉是梅贻琦人格精神的外在醒目特征;和谐、稳定、涵容是儒家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也是他全人格的呈现;民主、自由是梅贻琦吸收西方文化后的人格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8.
内在超越是指人通过把握自己完善的本性而把握对象世界的本性,并扩充、外显、推广这种本性,以期自己在现实社会中实现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超越特征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孟子心性论思想的提出更是使这一特征明朗起来。孟子的心性论是儒学心性论主流,它非常明显地影响了中国佛教诸宗的心性本体论,更是之后的宋明理学形成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孟子的内在超越特征及其影响,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与西方文化相并立的一座高原。黄河贯流古代中国,秦岭将古代中国分为南北,山西高原将古代中国分为东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的现实发展相结合,造就了山西文化小高原,使山西文化高原具有阳刚、桥梁和独立几个特点,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中国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从现代旅游的角度而言,山西文化高原本身就是一个人类文明的高合成性景点,山西高原曾经演绎过的历史文化、军事文化、政治文化、心灵文化等厚重、博大、细腻、壮观,充满了神奇的文化魅力,看历史中国必看山西。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测试和书面表达,对某理工科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调查,并对不同专业、性别的学生进行对比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理工科大学生大多存在无法用英语正确表达中国文化的问题。其中,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胜过非英语专业学生,另外,较男生而言,女生更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同时,就如何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