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3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从文化资本互动与情感能量互动两方面对CBA球场暴力行为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指出,赛前与赛中的互动仪式相互联系,赛前不良的互动仪式会将负向的情感能量带入比赛,使共享情感破裂,产生球场暴力现象。球员个体间情境互动会过渡到球队群际间,暴力行为会通过互动仪式链不断扩散到其他球队。比赛中双方都存在冲突性紧张,谁能抢占情感能量主导权谁就会在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处于压制的一方将转化为恐惧感。恐惧与冲突性紧张塑造了暴力情景,导致了球场暴力行为的发生。提出,应规范球员行为表现,防止球员暴力惯习的形成;加强球队球员间的沟通交流,修复断裂的互动仪式链条;注重裁判执裁能力建设,维持现场球队双方情感能量的平衡;营造有序的观赛环境,激发球迷潜在的道德情感。旨在为CBA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Organised in the wake of disasters, early modern emergency rituals were intended to persuade God to waive further punishment. However,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hese rituals were as much about communities as about God. Based on a close reading of prayer day letters, sermons, and instruction manuals from the eighteenth-century Dutch Republic, it proposes a Durkheimi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tuals. For a day, participants collectively lived through an emotional disaster experience. This experience was then converted into (financial) solidarity with the victims.  相似文献   
3.
聚焦于阿尔莫多瓦电影的基本构成元素——化妆,通过对其中身份性别表演的分析,发掘出具有"异托邦"性质的反抗与生存的空间,从而在充满矛盾的化妆仪式中,实现身份和性别的颠覆与解构。  相似文献   
4.
<陈风>中三首"东门"诗非为"刺乱"、"疾时"之作,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释文献所载"礼制"明其不可能为"宣淫"之作;五行观、自然观、思想观与时令等诸多因素的整合导致民俗化上层巫觋之风的现实性;对三首"东门"诗中内容有重点地笺释,以证其本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The paper approaches school parades on national commemorations in Greece as a ‘text’ for storing and transmitting cultural meanings and value hierarchies. The study is based on policy document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The detailed Ministry instructions on how schools should select students for the parade may be viewed as instructions on how to manage dimensions of diversity. Two such dimensions are tallness and achievement, established by law as selection criteria. The latter could point to both intellectual abilities and effor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ominance of effort in Greek educational rhetoric, achievement comes to be perceived mainly as an indicator of moral qualities, e.g. hard work. The selected student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body of the parade according to ‘syntactic’ rules, i.e. mainly ‘firstness’. Skilful management of bodily and moral ‘diversity’ makes underlying value hierarchies explicit, thus producing cultural meanings and turning the parade into a text about the nation.  相似文献   
6.
“回门”仪式乃是指新婚夫妻相偕回女家有亲之事,闽粤地区婚后礼“回门”仪式有其丰富的内涵及根源。从清至民国修治闽粤地方志可知闽粤二地多有“回门”仪式之行,且往往视“回门”即为“归宁”。这种风俗承继中原文化而来,且深受文公《家礼》影响;而此仪式见于文公《家礼》,但不载于历代循之不废的《仪礼》婚礼,且其他经籍史传所载之“归宁”亦不同于“回门”。今谓“回门”即“归宁”者,实与历代经籍史传所记载有所别异;观历代载礼之书,自《家礼》始录有“回门”之仪,自明代首见于官方礼书之中;至清,则有“回门”、“归宁”二者混用情形。总而观之,“回门”初始乃为民间习俗,至明代则有久俗成礼之迹。  相似文献   
7.
礼和乐是荀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荀子将以善为主要依归的礼和以关为主要诉求的乐置于统一的视阈中加以考察。从礼的审美旨趣和乐的伦理定位两个方面论述了“美善相乐”的礼乐关系思想。荀子的“关善相乐”思想肯定了艺术的道德价值,为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但是,它使艺术承载了过多的道德使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模式之一。作为五礼之一的宾礼经过发展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朝贡礼仪。明清时期,朝贡礼仪日益烦琐僵化。履行朝贡礼仪不仅是确立中外政治臣属关系的象征,也为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9.
从象征人类学视角对土家族"收神疯"傩仪进行了解读,在析解仪式内部结构的基础上,透视了仪式中的深层隐喻与象征:包括仪式空间的性质,仪式中所内蕴的转换特质,以及土家族人观、宇宙观、神观等意识形态的某些层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土家族傩仪本身所内蕴的丰富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10.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解为祭天之礼。但根据经籍中的记载来看,“禷”祭指的是当国有大事时,向上帝或社稷宗庙祈福禳灾的一种“祷祈”仪式,与祭天之礼并不是一回事。据《说文解字》等书,“類”字本义是一种犬,可能是白犬。“禷”祭应是指特以“類”为牺牲的祭仪。《山海经》等说“類”具有“自为牝牡”的神奇特性,这与该书所记“白犬有牝牡,是生犬戎”的传说非常相似。在先秦文献中,“類”字常用来指出自同一祖先的子孙后代。这些材料表明“類”与古代中国某些族群的祖先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禷”祭之形成,正植根于此种观念之上。“禷”祭当属于曾广为流行于上古中国北方地区的犬祭礼俗中某种特定的类型,它的消亡可能与周人颇具理性色彩的的礼制改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