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715篇
科学研究   151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79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Smart wheelchairs based on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 have been widely utilized recently to address certain mobility problem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y.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SmartRolling, an intuitive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pproach for the direct control of robotic wheelchair that jointly leverages EEG signals and motion sensing techniques. Specifically, SmartRolling offers two wheelchair-actuation modes for user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conditions: (1) head motion only — people who are severely disabled but able to do basic tasks using eyes and head, and (2) head and hands motion — in addition to type 1, people who can use functioning hands/arms for extra tasks. The system issues operation commands by recognizing different EEG patterns elicited by motor execution (ME) tasks including eye blink, jaw clench, and fist open/clos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estimates users’ steering intentions based on their facing direction by leveraging inertial measurements and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is robust and effective to meets the individual’s needs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to promote better health.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的推广,线上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已获得广大师生好评。随着教学方式的逐步演变,在“新工科”的背景下,深度融合的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阐述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并分析混合式教学效果,为实施有序、稳定和高效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混合型道路公交车辆信号控制问题,综合采用微波、RFID,ZigBee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多种传感技术构建公交沿线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对交通运行参数监测、BRT车辆准确定位和无线通讯功能,通过车辆设备与信号机间的信息交互,实现了信号的优先控制,提高了公交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80x86外部中断发生的随机性而带来的中断过程突发事件比较多等问题,设计了由8086CPU、可屏蔽中断电路、非屏蔽中断电路和显示电路组成的基于Proteus的80X86中断控制电路,在Proteus仿真平台下完成了软、硬件电路的调试,使用激励信号源实现了图表的交互式动态仿真,采用硬件断点和调试弹出窗口方式加快了程序调试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使用Proteus分析80X86的外部中断过程,可将复杂、抽象的中断直观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80X86的外部中断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测量原理"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由于测量科学技术形态的复杂性和课堂讲授学时的限制,该课程采用抽象的、形式化的公式语言符号来表达一种凝练的知识结构,将各种测量原理和方法的外延知识最大限度地化简,因而教学难度极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各重难点知识,特引入PBL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地思考,从而领会更加透彻,掌握更加牢固。首先系统梳理课程知识点,通过分析测量信号区别度这个知识点的特点,将"什么是区别度"和"为什么研究区别度"两个根本问题细化为10个具体问题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甲烷浓度的检测精度,根据红外吸收光谱检测原理,推导了气体浓度跟二次谐波与一次谐波之比的关系,并利用可调谐DFB半导体激光器设计了甲烷浓度检测传感器。通过1 kHz的正弦电流叠加到激光器的电源进行调制,使光束扫描波长为3.312μm处的吸收峰,从而在碲镉汞红外探测器上产生谐波信号。同时,利用相敏检波技术设计了微弱信号处理电路,通过前置放大、带通滤波、相敏检波、直流放大等有效抑制了信道噪声,实现了对一次和二次谐波的高精度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甲烷浓度检测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度,在0%~20%的量程上,最大误差不超过0.65%,平均误差仅为0.41%,可应用于在煤矿开采和化工生产中对甲烷泄漏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为增强弱信号的内涵研究,对其全生命周期过程下的各阶段要素以及要素间的联系进行探寻,以期获得一定程度上的理论贡献,同时也为相关组织在开展弱信号管理实践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在对弱信号概念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意义构建理论给出了弱信号概念界定。随后,通过与信息生命周期、新兴议题生命周期进行类比,提出弱信号生命周期理念。进而采用系统动态学方法开展系统思考,使用因果回路图进行系统建模,运用存量流量图进行仿真模拟。[结果/结论]弱信号生命周期包含4个阶段:侦测、关联、传递、抉择,相应的系统动态学模型所具备的现实性得到验证,且通过情景模拟确认了4个关键辅助变量:外界噪声干扰程度、弱信号分析效率、组织内相互信任程度、决策者信任程度。在整体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弱信号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建广播融媒体直播车,集成音视频系统,并运用无线自组网、4G传输及卫星“动中通”等通信技术组成稳定可靠的传输系统,实现可移动的融媒体直播。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投射式电容织物触摸垫结构,以得到优异的触控性能,针对条形电极形式,以触摸前后电容的相对变化率表示触控信号,运用仿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电极宽度与不同电极间间隙对投射式电容织物触摸垫初始电容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宽度和电极间间隙的增加使触摸垫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间的初始电容增加,但电极宽度影响更为显著,并且触摸垫电极间的互电容呈边缘小中间大的分布状态。在电极导电率为61.6×106S/m,电极宽度约为2mm~3mm,电极间间隙在3mm左右情况下实验,结果显示,触摸垫在触摸前后的电容变化率较大,触控信号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创新性是创业板企业的根本属性之一,专利能够较好地向外界传递企业创新情报信号。研究上市前发行人专利申请行为对提升专利质量和完善创业板专利披露制度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使用合享价值度作为专利质量的代理变量,运用OLS回归方法,以我国创业板2009-2018年间上市公司专利数据为样本,对创业板上市前的专利质量进行分组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创业板企业上市前专利质量明显下降,在没有产业政策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同年上市公司数量较少情况下,专利质量降低幅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