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以社会适应为指向的教育目标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社会适应为主导的教育目的观,注重把教育目标定位于工具主义的基点上。把学校与社会二元分立,视教育为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社会职业的分工、调整、萌发,成为学校教育内容调整、分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是科学课程的核心要素,传统的对科学知识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的理解决定了教师、学生的科学课程知识观的价值取向。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知识的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品格的揭示,引领了科学课程领域的一场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科学课程知识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知识观的转变,对科学课程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意义的科学教育源于希腊的科学精神,发展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至今只有300余年的历史。这一期间,科学教育处于不断的变革过程之中。在我国,从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的“求强求富”,严复等人的“西学格致救国”,20世纪初的“科学救国”,以及今天的“科教兴国”,科学教育的变革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今天科学课程变革的使命是什么?在经过学西洋、照搬苏联、再学西洋之后,我们的科学课程的变革能够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吗?换个角度说,科学课程如何变革才能实现历史性的超越? 一、单一性:科学课程变革研究多元生态观的缺失 中国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现今的科学教  相似文献   
6.
知识观的转型与课程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由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向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的转变,引领了课程领域的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课程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现的转变。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知识与课程现的解构,虽然能够扩展课程改革的视域和理路,但它决不是课程变革的圭臬。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科书的编写承载着国家和发展的诉求,折射着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变迁的影响,负担着学校、家庭和个体的多元需求。物理教科书如何编写才能体现多元的价值追求,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找到自我成长的根基,是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回顾物理教科书建国60年的发展历史,以史为鉴,概况成功的经验,凝炼发展的规律,避免同样的失误,对当下的物理教科书编写和物理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科书是"官方知识"的重要载体,含有显性知识传播和主流意识形态浸透的双重功能。不同国家均重视国语教科书价值功能的分析与研究。我国教科书制度实行"一标多本"改革以来,通过教材审定机构认可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共7套。选择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作为分析对象,对其选文所呈现的价值取向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既是对教科书进行意识形态分析的一种理性尝试,又是试图为语文教师和教科书编写者提供实践参考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论述市场信息应具有长远性和广泛性的基础上,从价值取向角度对目前图书馆信息小报中市场信息的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此种缺陷的成因及其解决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创新是构成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之基在科学教育,科学教育质量的基础性保障在科学课程。时代呼唤对科学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关注。从国家课程方案和科学课程标准等政策文件来看,我国对科学教育和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十分重视。但是对科学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较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张磊博士的《科学课程设计的认识论考察》一书,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从认识论的层面,基于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