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友谊质量在师生关系与农村儿童道德敏感性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870名农村儿童的道德敏感性、师生关系和友谊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农村儿童的道德敏感性中,规范敏感性最高,责任敏感性最低;同时双亲打工留守儿童的人际敏感性显著低于单亲打工留守儿童。(2)师生关系中的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以及儿童的友谊质量均能正向预测农村儿童的道德敏感性,冲突性则负向预测道德敏感性。(3)友谊质量在师生关系与道德敏感性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师生关系不仅对农村儿童的道德敏感性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友谊质量间接作用于儿童的道德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3.
陆芳 《辅导员》2015,(3):7-8
要让孩子们积极参加队活动,并在队活动中主动地行动起来,这其实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我们组织的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因为总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思考,总是期望着为了学生的各种发展,总想让活动有轰动效应或者有大场面,我们以为学生应该会感兴趣,然而在实践中学生并没有表现出我们期待的那种“兴趣”,于是在热热闹闹的活动背后,是学生“冷冷清清”的情感空白。如果我们思考的基点并不是着眼于“有意思”,也不是思考学生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相似文献   
4.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研究性学习是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高校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剖析网络研究性学习在促进创新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基础上,全面探讨和分析了网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策略、一般模式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着体制不顺、质量不高,供求脱节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等途径来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10年网络中出现并使用频繁的新词新语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探讨了这些网络新词语的成因及特点,分析了其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7.
陆芳 《黑龙江教育》2013,(Z1):29-3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课标《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了解乘方概念的产生过程;掌握乘方与幂的表示法,理解幂的符号法则;2.学会相同因数的乘方与乘法的互相转化,探究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3.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相似文献   
8.
广西龙胜侗戏是侗戏发展的一条支流,其在建国20世纪40年代就有传唱,并一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达到鼎盛。但时至今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侗寨乡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赚钱,或考取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发展,这使得当地的侗戏表演与传承受到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走向边缘化,若不能及时加以关注与保护,至有衰亡的可能。为此,只有厘清广西龙胜侗戏今昔境况的对比,找出其衰落的原因,才能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对它的传承与保护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必须时常回到所学会的东西上去加以复习,牢固地记住某些已学会的东西,这比学某些新的东西而忘掉以前所学的东西更为重要。”因此,英语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能让学生加强记忆,又能让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在初三复习阶段,如何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是值得全体初三英语教师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生命全程的现象,依恋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但近半个世纪的依恋研究文献却相对鲜有儿童中期依恋的深入分析。与婴幼儿时期相比,儿童中期的依恋呈现出依恋行为频率、引发条件、依恋对象范围等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给这个阶段的依恋研究带来诸多挑战,最后介绍了儿童中期依恋测量的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