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CY/T 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为参照,探讨了同行评议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及成因。为更好地防范此类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及编辑应对专家信息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及时淘汰不合格审稿专家;强化编辑初审力度,控制稿件送审频次;加强交流互动,提高稿件送审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期刊审稿流程建设,降低编辑主观偏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祁门初中政治课教研组,为了推动全校同学学习毛主席著作,记住毛主席的教导,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从去年九月以来,在校门口制了一块“毛主席语录牌”。语录牌每星期摘登毛主席语录两次,并注明出处,以便同学查阅全文。语录牌办起来以后,大受同学欢迎。每天课后或午休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奔来阅读和抄录毛主席语录。现在,全校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坚持抄录和学习毛主席语录。 相似文献
3.
[背景意图] 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前,我们查阅了大量来自网络、书刊上的参考资料,其中包括一些特级教师的教案.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我们总觉得在面积概念的建立和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方面的处理上,教师都没有充分地展开,而对于一个在几何知识教学中举足轻重的起始概念,没有充分地体验与感知,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比如,在"物体表面"的理解与感知上,过去都是局限于物体的一个面,而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全部表面,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再如,在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方面,归纳起来,有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老师为学生准备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纸片或学具(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并提供两个大小相近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学具摆放,明确只有当摆放的学具大小一样时,才能说明哪个长方形面积大,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用来测量面积大小的单位必须要统一;第二种方法是,教师事先在两张长方形纸上画上大小不一样的格子图,然后让一部分学生闭眼,另一部分学生看其中的一张格子图并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格,接着相互交换,并数另一张格子图,最后同时出示这两张格子图.通过比较两张格子图让学生明确:格子的大小必须一样,才能比较长方形的大小.这些设计都很好,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方面体现得不够充分,对老师这样的设计意图,他们不很明确. 相似文献
4.
李新根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9):16-18
“比一比”与“分类”是《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内容标准中“统计与概率”的基本内容,是统计最基础的知识。人教版实验教材以《标准》为依据,在这两部分内容的编写上作了较大调整。本文就自己的学习与思考,剖析“比一比”“分类”这两个单元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对“比较”与“分类”的意义、方法等作进一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与各位教师共同商讨,以便更好地把握教材,用好教材。一、教材简析在浙江省编义务教材“准备课”中也有比一比、分一分的内容,但教学时间合起来尚不到一个课时,其… 相似文献
5.
在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增加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教材第六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例,谈谈怎么样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案例一、实践活动,引起猜想师:(请看会场上的横幅)今天我们为“嘉兴市实验学校年会”上研究课。嘉兴市实验学校刚刚被评为2002年浙江省先进集体,奖状还没有发呢。请小朋友们设计两张大小不同的奖状。师:(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你理解的一张大、一张小是指什么?生:指奖状面积的大小。师:你们是用了什么方法使得这两张长方形奖状的面…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缘起 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答,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存在着以下误区:①描红式.就是学生只限于提出类似于原来题目中的问题,别人提出什么问题,他跟着也提出类似问题,停留于依样画葫芦,没有自己的主见,做一些表面的应付.②保守式.受应试的束缚,有的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在提出问题并解答这一环节不扣分,刻意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一点,只让提出早已学会的、轻而易举就能解答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分析 "可能性的大小"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学思路大同小异,基本上是通过"猜想一验证"这一模式来进行,"猜想'哪种颜色球多,模到的可能性就大'一验证'果然如此"',让学生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并且为了刻意回避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教师选择材料时特意准备了"8个黑球、1个白球",让学生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中摸球,以此来验证因为黑球多,所以摸出来的黑球果然也多. 相似文献
8.
9.
数学学习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数学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应思考如何顺应学生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下面以“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为例,谈谈实践体会。“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上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厘米、米相比,毫米和分米也是生活中较常见的长度单位,同样具有可观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般… 相似文献
10.
统计与概率这个板块的内容可以说是新教材中的一大亮点,在每一册数学教材中都有涉及.(众数>这节课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平均数和五年级上册学习了中位数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所以,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很好素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