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3 2条规定 :“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 ,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 ,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 ,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1] 国家科委也明确要求学术期刊“努力减少稿件在编辑部的滞留时间 ,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减少信息贬值” ,此外还对报道时差作了具体规定。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对于推动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尽管《著作权法》颁布至今已逾十年 ,但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太长的问题仍未真正得到解决。论文… 相似文献
2.
3.
审稿单的设计对审稿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审稿质量不仅与审稿人的学术水平、工作责任感、语言文字水平有关 ,而且与编辑对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即审稿单中审稿项目有关。为了确保审稿质量 ,如何设计审稿单 ,值得我们深入探讨。1 审稿的目的与审稿意见的作用 审稿是审稿人仔细阅读和全面研究稿件进而对稿件提出评价意见的过程。审稿工作是选题、组稿工作的继续 ,是决定稿件取舍从而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环节[1] 。当前科学技术门类繁多 ,且各学科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 ,编辑或主编不可能掌握每一个科学技术门类的发展现状 ;更何况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一般为专职编辑 ,他们不在科… 相似文献
4.
5.
针对科技期刊版权标志块内版权符号(c)缺失这一现状,认为期刊编辑者应当对此予以重视.国外期刊在版权标志上体现出的较全面的权利意识,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科技期刊封面编排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广东省160种科技期刊封面的编排状况.认为要解决封面编排格式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和切实执行有关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关于编辑与作者互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依附性、隐匿性、评估性、完善性的思考 ,认为文章刊发时应随文注明责任编辑姓名 ,这样有助于编者、作者、读者之间进行交流 ,有助于提高编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同时也是尊重编者劳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207种广东省科技期刊设置<更正>栏目的情况,分析了许多期刊不设此栏目的原因.认为更正应当成为科技期刊的自觉性和常规性行为,设置<更正>栏目能够折射期刊负责的态度,反映期刊良好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9.
重视期刊"稿约"增强编辑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期刊编辑的观念中,"稿约"无关紧要,笔者抽查了150份科技期刊,发现刊登"稿约"的很少,有的常年在封底刊登(如<编辑学报>),有的不定期刊登(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有的从创刊号起就没有刊登过;除了使用"稿约"外,"征稿启事"、"征稿简则"、"本刊启事"等名称比较常用,极少数则用"告作者"、"版权声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撰写格式"、等名称来替代;"稿约"的内容也极不完整,大多数只是介绍刊物栏目设置,及对论文的字数、格式、参考文献、文献著录规范要求等;"稿约"刊登的位置有的在封三,有的在封四,有的利用期刊中的补白位置见缝插针."稿约"具有帮助作者了解刊物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要求、提高作者投稿的针对性和命中率的作用,但只有这种作用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论文中,多作者署名现象在迅速增加.这一方面反映了随着学科之间的日益交叉和渗透,科学研究正在朝着多方合作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署名混乱现象越来越严重,据有关统计,在科研类论文署名中,符合作者资格的标准作者仅为36%左右[1].作者在论文投稿后随意要求编辑人员增加或删减作者、变更署名顺序、变更署名单位,或者将被致谢人作为作者:也有一些编辑因为做了论文的修改工作就要求将自己的名字与作者同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