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的实施方案,包括优先数字出版(含单篇出版)、制作HTML网刊、制作多媒体版本、邮件精准推送、微信平台发布等多种渠道对论文进行传播的全过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媒体出版是未来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新趋势,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对其的研究与应用,以提升期刊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推行的网上填报志愿模式是自治区实施招考"阳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为例,对近年来全国填报志愿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的阳光网报模式以"动态排名、精确定位、信息对称、全程阳光"的特点最大限度保证了高考录取的公平、公正。这种模式以互联网、大型数据库、大型存储服务器等现代大数据处理工具为支撑,为与时俱进招考改革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大力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招考"阳光工程",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信息工具,实施高考网上实时填报志愿录取模式。本文对这种录取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实时网报模式利用互联网、大型数据库、大型存储服务器等现代大数据处理工具,使高考录取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全程公开、透明、阳光,使考生在完成志愿填报后就可以自己判断能否被所报大学录取,大大降低了考生的落榜率,保证高考录取的公平、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4.
新闻更正是中外新闻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外大致形成了以法国为代表的立法更正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媒体更正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协会更正模式。中国新闻更正(包括操作和立法)一直贯穿在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中。为进一步实现新闻更正的法治化,新闻更正在未来可以从条件、使用、公布、强制使用等层面予以详尽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报业图片编辑的缺失与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报业在新闻图片事业上虽有显著的变化.但仍然缺乏图片编辑专业人才,而其体制内环节与原因,又是一个互相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6.
鉴于自媒体的核心价值及运作理念在于"自",法律与伦理在对自媒体的规制过程中,短期应采取"共同调整、互为补充"的关系模式;中期应采取"法律规制、伦理疏导"的关系模式;长期应采取"法律理论、道德主题"的关系模式。这三种关系模式前后相承,能够有效实现法律规制和伦理规制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对照国家需求的培养目标,可以发现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对掌握新闻与传播专业理论知识的忽视、超负荷的课业压力、课程设置缺乏自主创新、忽视跨学科人才的培养等问题,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变与不变”,是新闻传播学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期研究对象的一个显著特征。比如说舆情,自古有之。网络出现后,网络舆情呈现了新的特征,但在社交媒体时代,作者赵前卫注意到这种网络舆情又发展出崭新的变化,如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传播主体多员化、意见领袖影响力下降、舆情反转现象频现等,这种来自于实践过程中的发展性是新闻传播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再比如说,著名的照片“饥饿的苏丹”曾引起社会关于记者新闻道德的大讨论,当自媒体发展后出现了“全民记者”的群体后,这种新闻专业领域的矛盾如何在大众领域进行调试,李松晓认为这依然是很难回答的问题。本期的另外两篇文章,刘涵关注了网络侵权,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从常见网络侵权的类型出发,分门别类地提出了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互联网企业、服务商、技术研究者、媒体机构、普通网民的责任划分;另一篇来自于新闻实践,作者毛江凡,也是非常有价值。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新闻文本,但新闻文本背后的生产逻辑,特别是来自生产者的反思总结,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在这个意义上,这是来源于一线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蔡斐,男,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新闻与法律交叉领域。出版专著有:《新闻传播经典文献导读》《1903年:上海苏报案与清末司法转型》《戈公振新闻思想研究》《近代重庆新闻传播史稿(1897~1949)》《二十世纪影响中国的20大案》,并在《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记者》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由传媒智库研究基地推荐担任今传媒杂志2016年度“传媒与法”栏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不同类别作者群的培养策略,以实现中文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通过对《航空学报》培养作者群的策略进行深度剖析,总结出工程类中文学术期刊可以按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进行分类培养。【结果】 中文学术期刊作者群分类培养的策略为:稳定和维护高水平作者,邀约高质量稿件,组织出版专刊/专栏;与一般研究水平的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结论】 《航空学报》作者群分类培养措施已初见成效,适合推广至我国其他工程类中文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