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学生的议论文章,两个问题很让老师们犯难:一是辞不达意,言语不够丰富,表达不够顺畅;二是看问题片面化、简单化,让人很容易揪住"小辫子"。这两个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思维能力的问题。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写议论文不够深刻、严谨,是他们囿于年龄,对于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成熟所致,这其实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更重  相似文献   
2.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中,增加了"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1]。"自由表达"显然主要针对写作教学而言,当然一定意义上也适用于口语交际教学,因为写作从根本上讲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事情,尽管二者在语体风格上有所不同。在很多人看来,"自由表达"是一个简单的写作的道理。但这次却在课标修订中被郑重其事  相似文献   
3.
《瘗鹤铭》为南朝著名碑刻。张大千受老师曾熙和李瑞清的影响,同时因个人性格特征与《瘗鹤铭》透露出来的笔墨意趣及思想内涵高度契合,对此碑挚爱终生。张大千正是以《瘗鹤铭》为基础,同时亦受《石门铭》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千体"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4.
岑参卒年辨     
对于岑参之卒年,学者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大历四年(769)岑参东归未成,遂于本年秋冬之际客死于成都旅舍。  相似文献   
5.
苏轼推重蔡襄书法为“当朝第一”并不是为了维护恩师。苏轼经过广泛的比较,认为在宋初书坛无人可与蔡襄抗衡。苏轼本人有意自屈,亦未标榜自己。黄庭坚、米芾由于书法晚年乃善,苏轼没法对二人书法作出新的评价,对书坛格局给出新的排序。苏轼推重蔡襄书法还与蔡襄人品及二人书学主张的某些方面的契合有关。  相似文献   
6.
历来人们津津乐道于苏轼对宋人尚意书风的开创性贡献,却相对忽略了苏轼书法艺术观的守成性特征,这是不全面的。苏轼书法的守成性是儒家入世思想对他的主导性影响的必然结果。苏轼秉持“书为小道”、“学书为乐”的习书观,书如其人、人书并重的品评观,同时缺少书法艺术创作所必需的创作激情。这些因素是苏轼书法守成性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苏轼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以及居“宋四家”首席的突出地位,更多的是一种天才的文艺才华和人格气节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要摆脱封闭性,实现开放性。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开放性,应当建立“大语文”观念,同时还要求对问题的解决应持开放的态度,要求教师应具有开放的胸襟。语文阅读教学倚重开放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8.
修辞是在一定的题旨和情境下对语言的修饰与调整行为,与语法和逻辑既相关联又有本质不同。修辞应服从内容的需要,而不能理解为就是对华词丽藻的追逐。写作教学存在的弊端是:重积极修辞,轻消极修辞;重文艺性文体的修辞,轻实用性文体修辞。中学生的议论写作不能缺失正确有效的修辞指导,这是写好议论文章的必需。  相似文献   
9.
"真情实感"是一种写作态度。这种写作态度的价值核心是"真诚为文",是基于对生活世界的真实感受、认识而写作,与思维方式是否粗糙无关,也并不是只有感性而无理性。真情实感的写作,不仅是中外文论的共识,而且剑指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状。此外,真情实感的写作无意涵盖所有文种,它强调了读者意识,并受到写作策略控制,不会追求表达的绝对自由,也反映出理性思维对于真情实感的写作先验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两位杰出代表,苏轼与米芾在书法创作理念上追求自然天成、任性而为,书法目标理念追求不薄古人、大胆创新。他们的书学思想有重要的趋同性的同时,又有各自独立的书法识见:苏尊唐、米贬唐;苏重学问、米重技法;苏视书为娱事,米视书为正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