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博物馆事业一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有百年间的历史。其间虽然几经曲折,道路坎坷不平,但今天终于有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自立于世界博物馆之林,受到国内外各界的重视,成为世界博物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意义的博物馆虽然在中国出现较晚,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却为发展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本文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分析了近几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取得的成绩和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阐述了作者对当前中国博物馆改革的见解。作者主张把改革与管理两者结合起来,在全面改革中加强组织管理,而加强科学管理正是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中心环节。因此,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宏观与微观中的种种问题。本文进一步就博物馆发展方向问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问题和科学管理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吕济民 《收藏》2009,(6):30-36
孙轶青先生大我6岁,是我恭敬的兄长、尊崇的领导、亲密的同事和诚信的朋友。这是我同他在国家文物局共事期间相处形成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一直保持着,并得到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謇先生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创始者和热心提倡者,也是我国最早的博物馆学研究者和奠基人。他开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博物馆,是中国博物事业发展中的先锋。从此以后,社会公众对于博物馆的设立开始加以注意,博物馆的社会作用也逐步为世人所重视,全国各地出现了兴办博物馆的高潮。在南通博物苑的影响和推动下,1912年北京在国子监筹办历史博物馆(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1914年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为作者在1992年9月23日加拿大魁北克拉乌尔大学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6届大会人才培训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稿  相似文献   
6.
从十七世纪开始 ,就有人开始回顾和研究博物馆的历史和探讨它的发展方向 ,直到当代都在不停地研究探讨 ,其中有个永恒的议题 :博物馆如何为社会发展服务。博物馆起源于对珍品的收藏。随着搜集或掠夺文化珍品予以私藏现象的出现 ,因而有了原始博物馆。 17世纪有人把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城建立的缪斯庙 ,作为第一个原始博物馆 ,因为它私藏有亚里士多德学园里的珍品。这种博物馆纯属私人收藏行为 ,只有一项职能———收藏 ,而且密不示人 ,不向公众开放 ,同社会没有什么关系 ,也谈不上为社会服务。后来由于发生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7.
苏联社会历史的所有阶段,创立最佳条件为博物馆完成向劳动者进行教育的社会职能,向群众进行思想动员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现实任务,是苏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条件下,博物馆向苏联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大,它要求不仅要实现博物馆本身的直接的活动,还要有科学根据和合理的组织进行博物馆的事业建设。改建博物馆工作的进行过程是从六十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博物馆代表团应苏联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的邀请,1986年9月间去苏联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和塔林四个城市中,参观访问了四十多个博物馆,同苏联文物博物馆界的同事们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谈。苏联文化部文物局局长、乌克兰共和国文化部长、爱沙尼亚共和国文化部长、克里姆林宫博物馆馆长、爱尔米塔什博物馆馆长等专门为代表团介绍了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物馆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代的一切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发展博物馆事业,人们把博物馆作为“终生学校”,用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人们掌握现代科学的兴趣和能力,普遍地强调博物馆应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近期以来,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发  相似文献   
10.
本译文系《革命博物馆和苏联社会历史藏品》论文的一部分。苏联革命博物馆和它的分馆网络包括有27个博物馆,这里叙述的是这个网络及有关纪念博物馆的藏品概况。本文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