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泥书     
说到书的雏形,人们会联想到我国的木简、竹简以及埃及的纸草,很少有人会想到“泥书”。其实泥书的译名并不确切,正确的译名应为泥版书或泥版的记录(Tablet)。泥版书是西亚考古学家赖亚德(A. H. LAYARD)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他还发现  相似文献   
3.
欧洲中古生活是宗教的、关闭的生活。随着中古的开始,欧洲和外界的关系也渐渐隔离。第7世纪回教民族的崛起和因此而发生的圣地寻礼与十字军东征才使东西的交通又活跃起来。但最主要的还是13世纪的元人西征,引起了西方对华的兴趣。元亡,中西交通暂告中  相似文献   
4.
西文古籍,也讲究版本。从明朝到现代,大量西方书籍陆续流入我国,公私所藏西书不少,其中必有珍本。图书馆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也应具备一些西文古籍的版本知识。本文拟着重对西文古籍中的“摇篮版”(Incunabula)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6.
我退休前在徐家汇藏书楼工作。楼中的外文古籍负盛名于世。我每接触这些古籍,总是爱不释手,进书库后总是流连忘返。在这里我见到了第一部先秦典籍的拉丁文木刻本,也见到了徐光启所译《几何原本》的底本。这些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之路的著述,以及徐光启、李之藻、利玛窦、殷铎泽、钱德明等文化交流的使者,宛如繁星点点嵌缀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苍穹上。吸引我的还有这些古籍所宣示的那种艺术底蕴,印刷和雕板的图案、字体清丽古朴,人物传神欲动,历数百年而线不断,纸不碎,  相似文献   
7.
据1984年8月间解放日报《学海拾零》载:上海历史研究所吴德铎同志早在五十年代即考证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所提到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即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所藏的《纪中国人的历史、科学、艺术、风俗、习惯及其他》一书。这究竟是一部什么书,笔者作为藏书楼的工作人员,对此书略有了解,现将其著者和内容作一番介绍,以飨读者。至  相似文献   
8.
自从16世纪下半叶葡人发现海路之后,西方传教士接踵来华,渐渐揭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帷幕。从第一部先秦典籍《大学》和《论语》部份篇章被译成拉丁文到徐光启和罗马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的出版,宛如繁星点点嵌缀在中西文化的苍穹上,永远放射出夺目的光辉。其中钱德明编著的18世纪著名的巨篇《中国杂纂》就是这点点繁星中的一颗明星。这部4开本16册的鸿篇,从1776年出版第一卷到1814年第16卷付梓为止,前后耗时40年,它是在天主教耶稣会一批学者、史学家合作和支持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