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高职院校“校本师资培训”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职院校为何“校本师资培训”(一)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需求自1996年我国明确提出通过“三改一补”的方式发展高等业教育以来,高职院校的数量急剧增加(本文中的高职院校是近几年由中专升格后新成立的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以苏省为例,现共有高职院校50所,其中由中专升格的为27所,并的为23所。不言自明,教师的素质是不会随着学校的升格而动升迁的。从已有的研究与实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高职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教师的学历偏低,难以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相匹配;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难以满…  相似文献   
2.
本从科学研究与科学应用的视角,对现代社会的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技术型人才而不是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安翔  郑晓梅  王佳悦 《新闻知识》2023,(1):63-67+94
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蓬勃兴起带来了多元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网络思政与传统思政教育之间的多重博弈,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文章从自媒体视角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舆情产生的内在逻辑和特征表现,从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以及信息传播的内容、媒介、管控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提出了从增强价值导向、优化传播内容、加速媒介融合和提升管控效能等方面入手,构建符合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规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专业取向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从学科取向转为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简称专业取向)是目前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专业取向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应秉持以下原则:从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看,预设与生成相结合,追求知识学习与意义建构的统一、能力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从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基础看,职业科学与教育科学相结合,从学科本位走向工作本位;从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看,专门与集成相结合,以专业教学论为轴心,整合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从专业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与教学能力培养的相互剥离走向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5.
反思性英语教学的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教学理论,以其追求实践合理性为目的的教学探究活动为实现英语教学的工具价值属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实现英语教学的常态化反思,应合理定位反思的内涵,搭建反思性英语教学的环境平台,形成英语教学的自觉性反思能力,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最终发展自己和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6.
旅游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为了培养的学生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强应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人力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优化配置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本文分别从教师、校长、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区人士五个维度,对校本课程开发中“人”的作用及其功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技术的本质 从技术哲学和技术科学的观点看,对技术有五种理解,即技术是一种能力,技术是物质手段,技术是意志(will)(指技术对人的需求的满足方面),技术是过程或活动,技术是知识.这五种理解不是分立的,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技术的属性,揭示了技术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构成.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的优化配置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本文分别从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区人士五个角度,对校本课程开发中“人”的作用及其功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比照的基础上,论述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有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取向问题。作认为,校本课程目标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取向;校本课程内容应以选择与学生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并采用横向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为取向;校本课程实施应采用相互适应取向或课程创生取向;校本课程评价应采用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