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1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11258篇
科学研究   809篇
各国文化   270篇
体育   321篇
综合类   151篇
文化理论   118篇
信息传播   316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1052篇
  2007年   1247篇
  2006年   1265篇
  2005年   1436篇
  2004年   1720篇
  2003年   1466篇
  2002年   1065篇
  2001年   970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636篇
  1998年   391篇
  1997年   365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64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181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4篇
  1962年   10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海兵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18,36(8):1442-1454
本文力图归纳后发企业战略演进的理论逻辑,在探讨战略演进轨迹、创新范式转换、核心能力演化路径的基础上,架构一个基于战略、创新和能力关系的整合性理论模型。依据这一研究框架,文章对在战略、创新、能力方面有代表性的海尔集团作了1984-2017年纵向案例研究。研究结论发现,后发企业在追赶和超越过程中,战略规划的理论工具,随着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在沿着"资源基础观——竞争力理论——战略冲突理论——动态能力观——生态观"的轨迹演进,战略总体特征呈现出"控制——主导——分权——支持——治理"的趋势,同时,战略在创新范式和能力积累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市场、组织、文化、创新都要随着战略调整而变化;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进行了创新范式的不断转换,大致经历了"技术驱动——技术追赶——技术与市场并驱——市场拉动——市场超越"的变迁轨迹,从先期的借助技术追赶到后期的借助市场完成超越;核心能力是一个随企业战略、创新范式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后发企业核心能力正是在战略引领和创新推动下完成积累和提升的,形成了"学习能力——整合能力——吸收能力——动态能力——生态能力"的演化路径;提出了后发企业战略、战略、能力关系模型(LSIC模型),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战略在创新和能力方面扮演了关键作用,战略引领创新,创新形成企业核心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力,同时战略引领创新需要领导机制、学习机制和协同机制的战略管理机制作支撑,创新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基础,不同的创新范式形成了企业不同的能力。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了战略演进的理论基础,总结了后发企业战略演进、创新范式转换和核心能力演化的轨迹,对战略、创新和能力的关系作了开拓性分析并提出了LSIC模型,探讨了支持后发企业完全超越的国家科技政策,为后发企业追赶——超越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符号化评价表现为政府及社会对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的立场与姿态,虽然有强化大学及学科的绩效责任与竞争意识等积极效应,却存在着固有的局限:外在导向的显性评价忽视建设成效评价中的隐性机制;刚性划一的评价标准抑制着建设实践创新的可能性;形式化评价模式衍生出建设主体自上而下的非理性行为。用真实性评价改造符号化评价,是一流学科建设评价的核心向路。必须使评价回归并走向学科的真实生活样态,强化评价的自然性、常态化、发展性、多样化,以及“学科人”的全员、全方位及全过程参与性,以评价范式的深度变革来促进建设实践的实质性改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面临着全新的责任与使命,即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探索、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上坚持“德”“谋”“先”“责”“化”五字。新的时代,新的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坚持人才培养的“红专并进”、推进学科布局的“转型升级”、实现科学探索的“并跑领跑”、践行服务社会的“顶天立地”、传承办学模式的“科教融合”,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科大风格、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武汉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服务需求、特色发展和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搭建“由虚到实”的发展支撑平台、建立“学科特区”人才汇聚制度、构建内外结合的科研协同创新机制、实行团队式研究生培养和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等发展路径,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学科交叉建设模式。该学科发展实践表明,坚持服务需求是实施学科交叉的根本方向,秉承特色发展是实施学科交叉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切载体是实施学科交叉的关键支撑,创新体制机制是实施学科交叉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来说,大学的使命就是“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产品”。学科是大学基本的生产单位。一流学科建设不是“粗放型”的学科生产投入要素的建设,也不是“学术GDP”导向的学科最终产品建设,学科建设在本质上是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建设一流学科就是建设一流的学科生产能力。建设一流的学科生产能力需要关注学科生产的具体过程,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结构化、有合力的学科队伍、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和明确价值导向、有激情的学科文化。  相似文献   
7.
黄济  于超  姜旭 《中国教师》2014,(9):40-42
<正>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42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教育方针和教育内容以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原则指示和具体规定,我们在学习后深受教育和启发。现就我们所想到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迁移,不论是因为战争、饥荒、瘟疫,还是其他原因,虽然负效应极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却又为以后的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带来难估量的积极效应。中国自90年代所形成的人口大流动、大迁移,由于它是出于经济、文化的社会势能的差势流动,更是远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流动的影响都要巨大、深远。  相似文献   
9.
化学这门学科被人类社会接受并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它能够为社会提供新的材料。现代社会衣食住行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及高新技术领域惊人的飞跃都是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发展分不开的。新材料的飞速发展,使其传统的研制方法(单纯的实验方法)难以应付。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这个在近代史上饱受毒品之害的东方大国,在20世纪90年代再一次受到毒品的严峻挑战。1949年以前,我国种植罂粟面积约一百万公顷,在当时四亿多人口中,以制贩毒品为业的人有三十多万,吸食毒品者约二千万人。仅云南省种植罂粟面积就有六十五万多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0%,年产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