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4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一种新的不当引用行为——欺诈引用。【方法】 简述了参考文献中的各种不当引用问题,提出了欺诈引用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 对欺诈引用进行了较完整的阐述,从外部客观环境、编辑、作者和读者等方面给出了防治欺诈引用的建议。【结论】 欺诈引用是新出现的一种参考文献不当引用现象,需要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要在编辑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学术会议掌握编辑学知识和法规,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检索功能,不断拓展专业知识,争取做一名学者型编辑.  相似文献   
3.
数据密集型科学环境中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据爆炸促成了科学研究模式的转化,使科学研究过程成为以收集数据一分类处理数据一分析数据为主的”数据密集型”研究。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对数据的需求是跨学科、跨地域、跨类型的数据大融合,因此各种数据基础设施应运而生。面对这样的改变,科技期刊的应对策略是尽快实现全面数字化、全面开放,推进文献数据的结构化,逐步实现与其他数据基础设施和各种类型科学数据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较小和显示度较弱,最重要的原因是吸引国际影响原创论文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因此,总结Cell Research的成功办刊经验,提出科技期刊要以科学家群体为服务对象,加强期刊服务的国际化、主动化、高效化和多样化建设,提升服务的水平与意识,打造吸引高水平原创论文的服务体系,从而提升国际影响和打造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5.
1949年3月,由广州自由出版社出版的国民大学教授李次民的讲稿《编辑学》的问世,揭开了我国编辑学研究的序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积淀,我国的编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议题专一、观点鲜明、各具特色的编辑学著作,有关编辑实践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虽然我国的编辑学研究逐步发展并日趋成熟,但在普通编辑学理论的研究方面尚存不足,在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上也有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6.
OA运动的发展历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者作为科学研究的承担者,他们既是学术期刊的作者也是读者.基于订阅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导致了学术交流危机,研究者作为读者无法获取最新的学术研究信息,作为作者无法扩大学术论文的影响力.为此,研究者提出了解决学术交流危机的方法--OA运动.  相似文献   
7.
梳理归纳了改制前传统出版单位的法律特征和改制后成为真正市场主体的出版单位应具备的法律特征;分析了出版单位改制成企业后所受现有法律环境的限制;指出了出版单位以正确的法律定位来消除法律限制的策略;最后指出必须完善法律环境以适应出版单位改革需要,并给出了完善法律制度时对出版单位进行正确定位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报》2012,24(2)
利用AMLC对《重庆大学学报》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到的163篇环境类论文进行检测,发现文字重复率≥5%的稿件有52篇,文字相似比集中在5%-40%。逐篇分析发现:有29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引而不注和拆分论文;文字相似比较高部分通常为引言和结果分析与讨论,而环境工程应用案例因其特殊性而被抄袭的概率较小。指出AMLC检测的局限及特点,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编辑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SCI期刊总体表现以及与国外出版平台的合作情况,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以及国外出版商的挑选提供参考。【方法】以同时被SCI和《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比分析相关学科期刊,以及不同出版平台的SCI期刊的表现。【结果】总体上,中国大部分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发文量较低,其中,与国际出版平台合作的SCI期刊表现相对更好,国内期刊平台建设相对较弱,不少出版社开始由"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着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结论】中国SCI期刊实力总体偏弱且学科覆盖度不高,借船出海仍是目前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较为有效的方式,而打造我国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的需求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SCI期刊总体表现以及与国外出版平台的合作情况,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以及国外出版商的挑选提供参考。【方法】以同时被SCI和《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比分析相关学科期刊,以及不同出版平台的SCI期刊的表现。【结果】总体上,中国大部分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发文量较低,其中,与国际出版平台合作的SCI期刊表现相对更好,国内期刊平台建设相对较弱,不少出版社开始由"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着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结论】中国SCI期刊实力总体偏弱且学科覆盖度不高,借船出海仍是目前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较为有效的方式,而打造我国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的需求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