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5267篇
科学研究   95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5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章头语和章头图"是一章内容的起始,也是一章内容的浓缩.以《分式》章头教学为例,类比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法则等去研究分式,尤其是学习《分式》的方法,培养学生宏观思考问题的意识,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和研究问题,充分发挥章头起始课的教学价值,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曾小敏 《教师》2020,(10):63-64
文章以“分数乘法”课堂导学活动为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数学课堂教与学采取的活动策略,阐述了如何循序渐进地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课堂活动中,以引领学生掌握数学新知,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第一阶段的"认识分数"编排在三年级上下两册课本中。上册课本主要靠平分物品取若干份来定义分数,下册课本则升级到将一些物品抽象成一个整体后再平分。前后一以贯之,有序递进,为第二阶段学习"分数的意义"铺好了台阶。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6):3-4
目前普通学校最为公平、高效的学业水平考察手段仍是传统的考试,所以制定一份符合学生学情的试卷是教师的重要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辅助作用越来越重要,好分数网站的组卷功能,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方便地制定一份适合自己学生的试卷。  相似文献   
6.
7.
陈俊荣 《辅导员》2014,(10):106-107
由于分数意义的丰富性,学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对于分数意义的教学我们要贯穿在整个学习分数的过程。在教学分数运算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借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学生对分数意义进一步理解和巩周的过程。对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也能够准确进行计算,但是在第一次尝试计算时,总有个别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认真分析后发现根源是学生对分数意义和运算意义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钟立新 《辅导员》2014,(21):20-21
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有些同学在解题时,因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分析解题而苦恼。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抓住题目中“谁比准”这个关键句,再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一般紧接着关键句中“是、比、相当于”这些关键词后的一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具体解题思路可分为以下三步:  相似文献   
9.
胡梅 《广西教育》2014,(17):65+70-65,70
在日常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知识呈现模块,教师在进行教学处理时,通常按照连续的顺序,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并将其集中起来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支离破碎,不能建构统一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缺乏整体感悟。那么该如何突破这一教学瓶颈呢?笔者有幸聆听了一节《认识分数》的课堂教学,执教者有效的突破了线性教学的弊端,由单一的线性结构转为多面的网状结构,由点及面不断辐射,逐步拓展,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勾连纵横的数学知识系统。现根据片段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文娟 《辅导员》2014,(8):52-53,55
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诸如此类的观点和话题,我们早就耳熟能详,但直至今日我们仍在很大程度上围着学生的分数打转转,拼尽全力去搏分数。很多老师在为分数而战的周而复始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对教育的美好憧憬;很多孩子因为考试受挫而郁郁寡欢、望“学”生畏。分数是否代表学生的能力?能否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