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9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2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周刊》教育科学版是由河北省教育厅、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13-1379/G4国际刊号:ISSN1673-9132邮发代号:18-379本刊可以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官方网查询。龙源期刊网、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万方数据)全文上网。中文科技期刊网(维普资讯网)收录期刊邮政报刊目录上查询,全国邮局均可订阅,查询电话0311-11185主要读者对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改办英文刊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其将在人才培养和引进、原有办刊队伍的稳定、管理层政策制定、作者资源维护、倡导公平竞争等方面对中文科技期刊产生影响,导致某种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和办刊环境变化。面对改办英文刊带来的问题,管理层和中文科技期刊办刊人要深刻认识期刊内容与出版语种之间的辩证关系,推动不利于科技期刊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完善和修订,通过顶层设计和创新发展,共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中文科技期刊发布平台,最终实现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对其生命力持有信心.期刊增强文化自信与采取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并行不悖,可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了中文科技期刊编辑新的责任与使命,必须想办法提高期刊质量,加入国际出版竞争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文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科技期刊界的热门话题,也是上海科技期刊界备加关注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调研、专家座谈、国内外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上海的中文科技期刊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了影响上海市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上海市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策略。重点就中文科技期刊的定位与精品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上海市科技期刊数字化平台和集约化发展;理顺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加快引进、培育科技期刊领军人才;发挥上海市科协及各类协会(学会)的作用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路在何方——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遇到了困境。基于"上海市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调研,分析了目前影响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原因,并从找准期刊定位、保证基本经济效益、稳定来稿量并吸引优质稿源、建立期刊品牌和特色、提高期刊展示度等方面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6.
张业安  吴坚 《编辑学报》2018,30(6):632-635
基于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稿件外流、整体学术水平亟待提升的现实背景,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的《民族传统体育学》栏目为例,探讨通过民族特色栏目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策略。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学》栏目发挥学科、人才优势,依托专家、专题支撑,推进新媒体、多语种出版的办栏策略,为中文科技期刊依托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品牌,通过特色栏目“窗口”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期刊网站英文版对于吸引国外读者、扩大期刊在国外的影响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20种中文农业科技期刊网站英文版界面的调查显示,该版块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功能设置较简单,且形同虚设,界面出现中文字样,英文表达中式化;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英文版界面建设的几个途径,即提升编辑对网站英文版重要性的认识、建立3个方面(编辑个人、编辑部门、网站评选机构)的督促机制、聘请相关领域的外籍编委、借助中文版界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刘冰  姜永茂 《编辑学报》2019,31(2):119-123
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进程中,中文科技期刊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加强。我国应坚定信心,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的编辑理念与出版模式,围绕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实现中文科技期刊服务能力提升。本文结合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实践,探讨中文科技期刊能力建设对策与路径:构建客观评价体系和学术出版秩序;加强中文科技期刊平台建设和融合发展,对接国际标准进行开放传播;应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化,通过创新性提供知识服务、重点和优势学科推进等措施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SCI评价体系对于我国科技期刊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院士是我国一流科学家的代表。分析林业工程学科的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论文特点后发现:院士所有第一作者论文中仅4.3%发表在外文科技期刊上,真正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院士在50~59岁以及1990—2009年的发文总量最大;当选院士前主要以试验研究类论文为主,当选院士后则主要撰写综述类论文;院士发文对所在单位主办的期刊均有一定的倾向性;院士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均超过10次,且单篇最高被引次数基本都超过100次。  相似文献   
10.
声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的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终身教育学术研究数据库等。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说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