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8篇
教育   242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3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介绍了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接着从布迪厄社会学视角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探讨了《孙子兵法》的英译情况,借助这种独特的视角,翻译研究者可以从一个更接近于翻译本质属性的角度来观察《孙子兵法》的英译活动并阐释其翻译与社会、文化、全球化等方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育史上一直就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之争,为了协调二者间的矛盾,从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再到科学发展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综合素质教育观,人们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进而提出了时空统一、多维、动态的教育整体存在形态——教育场。教育场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质和社会环境四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相互交换而形成的时空统一的、多维的、动态的教育整体存在形态,具有立体间的多维性、整体上,的包容性、主体间的动态性,以及约束、凝聚和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场域的理论视角,通过对大学德育工作的场域分析,指出知性德育模式与主体性德育模式在大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指出现有德育模式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德育模式途径。大学德育场域应扩展至整个人际关系网络中,只有在人际关系场域中,德育才能更为有效而持久。因此,将德育嵌入人际关系环境中是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必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竞争到合作:C9联盟组织场域的建构(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大学之间选择建立联盟。大学联盟实质上是三所以上的大学出于共同的目标自愿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治理结构,对成员实施规范制约。随着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和落实,中国大学开始组建大学联盟。联盟的创建实质上是场域层面的制度建构。通过考察C9联盟建构组织场域的过程,我们发现:C9联盟的参与者,持续地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制度,创造了一种新的激励结构,促使高等教育系统从竞争向合作的转变。C9联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由利益共同体走向价值共同体,当务之急是硬化某些规则和程序;创造行动仪式、符号和意识形态;强化价值认同,形成统一目标;把组织嵌入社会背景中,实现制度的扩散。  相似文献   
5.
科研评估制度可以视为英国高等教育场域将外部社会因素重新形塑后的产物,该制度对大学学科组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大学行动者所拥有的经济、文化及社会资本优势可以彼此相互转换。英国大学和学系在科研评估中的评级和排名,决定着不同大学、学系和学术人员在场域中配额与名次的多少与高低。应用场域理论需结合现实需要,避免随意拿场域范畴到处贴标签。  相似文献   
6.
德国现代教育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在非连续性教育的"场域"里,基础教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内在潜力,借鉴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可以推动基础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内容的丰富、方法的创新、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式跨越。  相似文献   
7.
翻译研究在中国经历了翻译的语言学派、文化转向、语用学派等阶段发展到今天的社会翻译学。德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为我们研究翻译的产生、传播等过程拓宽了方向。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运用于翻译研究中,翻译学迎来了新的发展。该文试从布迪厄社会学思想中两个核心概念——场域、习性出发,结合《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王科一译本和孙致礼译本探讨不同时期各因素相互斗争形成的特定场域,译者在社会中形成的不同习性在两个译本产生、翻译策略运用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背景下,以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指导,对《张家界·魅力湘西》进行个案考察,研究认为市场、政府、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与地方民众等文化主体共同建构了旅游演艺场域,并在市场主导和支配下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再生产。旅游演艺场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产的价值主要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非遗传承人、当地民众和整个社会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觉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体育暴力行为犹如一朵双生花,一方面,暴力美学赋予竞技体育释放、自由的征表与实质内涵,衍生成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肆意的暴力行为在无形中将竞技体育置于道德甚至法律审视的边缘。仅仅依托传统规范法学的视角,往往在体育暴力入刑化问题上进退两难,而内部救济的无力性以及民事救济的局限性又难以阻却当今竞技体育暴力的蔓延趋势。因此,借助社会学范畴的场域、惯习等概念来研究体育暴力行为,同时将刑法规范与体育竞赛规则的特点进行融合,赋予体育暴力另一番解读,为解决刑法介入体育暴力行为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场域中的行动者为理论视角,在徽村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徽村村民拦车事件这一集体抗争行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徽村村民先后采取了举报与上访、暴力抗争、日常抵抗的行动策略,推动了徽村旅游场域的结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