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
视听元素的应用对于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视听元素在科技期刊论文摘要、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中的应用案例,并探讨了扩大视听元素应用范围的4个要素,即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作者的试验流程记录和分享意识、视听内容的质量及科技工具或平台的助力。 相似文献
3.
增强出版是科技传播的重要发展方向,增强出版实践中应具备协同性思维。文章分析不同出版媒介和编辑流程在增强出版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探讨通过制度协作促进增强出版发展的措施。认为通过协调出版媒介间、编辑流程间及制度协作间的协同性合作,可发挥优势资源,提高磨合效率,扩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传统期刊评价体系与开放科学环境下期刊出版、学术传播方式不相适应,本研究尝试建立开放科学视角下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思路,以期有效地评价期刊在开放科学环境下的表现。【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的方式,结合开放科学的内涵,总结期刊在开放科学视角下出版与传播的特点,建立开放科学视角下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思路。从总结的期刊出版与传播特征中提炼相关指标,最终确定以出版的透明开放度、获取的便捷度等为一级指标,包括15个二级指标的期刊评价模型。【结果】将评价结果与影响因子、《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的期刊等级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所设计的开放科学视角下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可以从更丰富的角度表现影响因子等指标不能反映的期刊影响力。【结论】所构建的期刊评价体系是合理、可行的,新的指标可以对传统的期刊评价体系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强出版的概念、特征、流程及系统设计原则,为国内科技期刊实现增强出版提供参考。【方法】 调研国内外期刊的增强出版现状,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增强出版以交叉链接、富数据、开放共享为理念,通过文本+关联附加数据的方式,实现“传统论文+富数据”的交互链接与显示,呈现富数据、富链接、富显示的特征;科技期刊增强出版流程涉及提交、存档与传播,须遵循相应标准重新组织与封装产品形态,满足传播和共享需求;增强出版平台设计要坚持可读性、易懂性、可链接到研究数据、使实验具有可重复性等原则。【结论】 实现增强出版可提升传统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能力,建设过程须注重顶层规划与规范化设计,并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考虑数据的长久、有效、完整保存,积淀科研事业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8.
黄睿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6):552-556
【目的】 基于中文科技期刊开展双语出版的现状,给出其开展双语出版的可行性对策。【方法】 通过梳理《数学杂志》办刊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现状,归纳中文科技期刊在开展双语出版过程中的一般性困难与挑战。【结果】 明确开展双语出版的翻译主体为作者,编辑部和相关人员为其翻译的作品润色;翻译作品通过增强出版的模式与数据库合作,同时通过自建网站的深度建设和开发,在自建网站开展双语出版。【结论】 中文科技期刊开展双语出版具有尝试的价值,可操作性强,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之际,国内外不少学术期刊开始尝试移动出版,其主要形式是APP出版和微信出版。当前,学术期刊的移动出版方兴未艾,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移动互联网思维缺失,读者不习惯在移动端上进行“深阅读”,移动端二次出版工作急需改进等。要做好移动出版,学术期刊必须真正树立起移动互联网思维,并力争在平台建设、内容重建和盈利渠道拓展等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和新媒体工作的深入,新媒体编辑岗位越发重要.新媒体编辑需要不断从思想政治、素质能力、专业技能等10方面进行自我修养,以适应和胜任岗位要求;同时,还应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在实践中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