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
5.
【目的】 研究文化距离对我国顶尖英文科技期刊稿源国际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统计中科院最具国际影响力英文科技期刊2012—2016年发文统计排名前50的国家(地区),以其中47个国家(地区)为样本国,计算样本国与我国的文化距离值。以文化距离值为重点解释变量,WoS发文量和语言因素为控制变量,47个样本国在26种样本刊的发文量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利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文化距离与26种样本刊的稿源国际化低度负相关;WoS发文量与稿源国际化高度正相关;语言因素与稿源国际化低度正相关。【结论】 我国顶尖英文科技期刊应在与我国文化距离相对较近、WoS发文量大、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是英语的国家中加大推广力度和约稿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CJA)英文润色工作中与作者良性互动对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方法】 基于CJA的语言润色工作实践,系统总结了与作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结果】 采用正确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帮助CJA建立了良好的编作沟通关系,在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培训和维持作者群、增强编辑的职业成就感等方面对期刊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 英文版期刊的编辑在语言润色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与作者的良性互动,共同提升期刊的语言国际化水平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7.
张丽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7):678-682
摘 要 【目的】探讨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新举措,以期对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归纳分析的方法,以《能源化学(英文)》发展沿革的历史为切入点,对我国科技期刊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 经过近八年努力,期刊在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的Energy & Fuels和Chemistry (Applied) 分类中位于Q2区;自2011年起,SCI影响因子逐年提高,2013年升至1.788,连续四年在中国化学类及能源类期刊中名列前茅。【结论】学术期刊应该深化期刊改革,立足国内,放眼国际,以提高稿件质量为核心,优化办刊流程,不断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以岩土工程类英文科技期刊为研究重点,针对新创期刊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办刊经验,探讨如何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重点考察期刊显示度、认可度和知名度(品牌)等,并注重分析与讨论其各要点。【方法】 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为例,分析其目前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找出与其他知名期刊存在的差距,并给出一些建议和举措以提升期刊的国际显示度。【结果】期刊社要做好“两手抓”——论文和引用,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脚踏实地,为创办国际精品期刊做好基础性工作,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结论】所提供的举措与经验可为其他一些新办或没有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的英文学术期刊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面对我国学术期刊目前所处的困境,迫切需要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创办一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期刊一直是我们办刊人的"中国梦"。本文主要针对英文期刊Light创刊一年多来的发展状况,分别从期刊发展定位,国际化编委会的建立,国际稿源的争取,期刊的宣传及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Light编辑部希望借助国际化的期刊平台,通过期刊国际化运作,把Light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精品期刊,在国际期刊领域享有一定话语权,向世界发出来自中国光学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10.
编委会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建一支优质而高效的编委会队伍可以为打造优秀科技期刊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仿生工程学报》编委会换届筹备为例,借鉴国外同领域竞争期刊的编委会构成特点,探讨适合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编委遴选的新方法。实践表明,灵活运用Web of Science、Scopus等网络文献数据库,不仅可以对备选编委的学术影响力、学术活跃度等进行定量评估,还可以挖掘有潜力的新编委。备选编委定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编委会换届改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