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1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高校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对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将党史国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强化项目式学习的过程管理、推进红色文化的深入研讨、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拓展党史国史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2.
加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史国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五观"的树立,有利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应从党史国史教育的内容入手,通过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路径,切实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史国史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以及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李旭东 《教师》2014,(17):9-9
中职教育中缺乏历史学科的设置,这已成为制约中职生人文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长远发展来看,不利于中职生的成长。历史教育可以提升中职生的责任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了解点"为切入口,让中职生了解点历史知识,由浅入深,逐步渗透,让中职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育和研究一直是各方高度重视的工作。将国史知识进行语义揭示和组织,对于国史的教育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向下挖掘,向上组织”的国史知识语义揭示与组织方法。这一方法以国史本体为基础,在对隐藏于国史资源文本条目中的国史知识对象和相关事实进行语义挖掘和揭示的基础之上,通过国史知识对象的关联,构建国史知识网络,并基于时间、类属、层级及统计等关系,对国史知识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多维组织展示,并基于这一思路开发了相应的系统平台,实现了国史知识的揭示、重组和其他创新应用。本文所提出的国史知识语义揭示和组织方法对其他类型知识的开发利用具有参考价值。图7。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叶,正值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急剧转折关头。伴随着这一转折,作为传统史学一个重要范畴的"国史",遂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内涵和史学意义。在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下,"国史"不仅在政治层面被理解为养成国民之国家民族意识的"概念工具",而且还在历史的观念与意识层面被赋予了类似于西方"普遍史"或"通史"的崭新意涵。正是在"国史"的"通史化"背景下,这一时期撰写新式通史蔚然成风,从而成为20世纪初叶引人瞩目的史学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6.
在长达150卷的《旧五代史》中,在五代十国的舞台上占据很大份额的十国仅有五卷,篇幅很少。就《旧五代史》目前可见的记载,可知关于十国史的记述主要有几个特点:对十国史的极度漠视;对十国贬多褒少;具有浓厚的正统意识,政治意识形态强烈;突出显示北宋王朝的皇恩与天威。这些特点均显示出《旧五代史》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以及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崔军伟 《档案》2011,(5):18-20
国史纂修是清代官方档案史料编纂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二十九年,基于从文化上构建新王朝政治谱系的目的,清圣祖谕令臣僚议定纂修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国史”,开辟了清代国家主持编纂纪传体国史之先河。“三朝国史”纂修设立了纂修机构和人员,确定了史料编纂体例;拟定了纂修方法,并且终康熙一朝,纂修不辍,从组织、实践上为清代中期国史纂修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何婷 《文教资料》2013,(31):46-48
李肇的《国史补》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研究史料。《国史补》在体例上符合笔记的特点,内容上去除了鬼神梦幻、男女猥亵的内容,是纯粹记录朝野轶事及社会风化的笔记小说。由于《国史补》可信度很高,所以被历代学者和著述引用,其创作模式更成为后世笔记小说的典范。这些方面标志着《国史补》确立了纯粹笔记小说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张荣 《文教资料》2012,(32):35-37
笔记小说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批重在补史的琐闻轶事类小说,李肇的《国史补》即是代表,本文根据周勋初先生在《唐代小说叙录》中对《国史补》的评价进行分析,以探求唐代这类笔记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得出《国史补》为代表的琐闻轶事类小说是向史传文学的回归,但却限制了笔记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史研究可发挥这些作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的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理、提供各种参考资料;总结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和增强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结合国情、乡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探求历史真相,澄清历史迷雾,发挥历史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