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59篇
  免费   1694篇
  国内免费   1909篇
教育   92762篇
科学研究   36018篇
各国文化   81篇
体育   4459篇
综合类   3482篇
文化理论   357篇
信息传播   14103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1907篇
  2022年   1410篇
  2021年   2337篇
  2020年   2546篇
  2019年   2709篇
  2018年   1525篇
  2017年   2478篇
  2016年   3409篇
  2015年   5474篇
  2014年   11579篇
  2013年   9251篇
  2012年   10775篇
  2011年   11322篇
  2010年   10036篇
  2009年   9777篇
  2008年   10600篇
  2007年   8716篇
  2006年   7097篇
  2005年   6892篇
  2004年   7799篇
  2003年   6230篇
  2002年   4410篇
  2001年   3408篇
  2000年   2612篇
  1999年   1182篇
  1998年   878篇
  1997年   761篇
  1996年   751篇
  1995年   755篇
  1994年   501篇
  1993年   377篇
  1992年   350篇
  1991年   409篇
  1990年   344篇
  1989年   37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使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和城市层面数据,将宏观层面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微观层面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联系起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二值选择模型和tobit模型考察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使用排序选择模型和二值选择模型评估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平均而言,科技服务业区位熵每增加1个单位,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概率和强度将分别上升22%和4.7%。进一步对技术创新行为研究显示,科技服务业集聚主要对制造业企业渐进式创新和模仿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对探索式创新、合作创新以及自主创新的积极影响不显著。本文从关联产业布局视角提供了科技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微观层面证据,而且对于如何更好发挥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创新推动作用以助推制造业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和分析拜登政府对华人工智能产业打压的动因与路径,为我国因应工作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基于拜登政府官方文件等开源资料,采用文本分析与战略研判相结合的方法,梳理拜登政府对华人工智能产业打压的原因与措施,并探讨中国的应对之道。[研究结论]拜登政府对华人工智能产业打压的动因涉及技术霸权、经济利益、安全驱动、意识形态四方面,其做法包括:强化价值观冲突与舆论攻击,联动使用法律、出口管制等国内政策工具,扩大排华技术联盟等。我国可从国家战略、外交、产业、反制工具等方面做出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3.
梁昌辉 《江苏教育》2023,(44):34-38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主要对应的是核心素养中“审美创造”维度的培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契合儿童身心特点的言语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实践,使他们成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独特且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滋养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健全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是高校科研创新活动开展的基础,并能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双一流”建设对现有的高校科研评估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校科研评估体系改革较早的国家,英国具有较为丰富有效的经验。本文首先对英国高校科研评估的改革背景、演变历程、体系构架进行总结。其次,针对英国高校科研评估的特点进行评估指标、评估单元、评价方法和研究产出等方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我国高等学校科研评估体系与英国REF评价体系的区别,并从学科特色、第三方评估机构、科研成果质量、跨学科发展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最后,从评估小组和评估单元设置、评估等级设置、评估周期设置、评估依据、高校自主选择权以及评估结果与经费分配的关联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我国高校科研评估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郭一 《采.写.编》2023,(1):143-144+133
本文以电影产业为中心,探讨了全球媒体融合这一时代背景在该产业当中引发的发展与运作方式变革。并通过对电影产业运作的四个核心(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收入模式、受众的消费选择)的仔细考察,论证了传统电影文化的实践方式在全球媒体融合的影响下仍具有相对顽强的生命力。这一研究论证揭示了全球媒体融合将对各类传统媒体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的观点并不具备内在证据,且此类主张的提出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6.
姜宇霄  朱婕  李庚 《情报杂志》2023,(6):187-193+200
[研究目的]面对当前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涉密信息管理工作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的局面,迫切需要一种准确、高效、系统的涉密信息价值衡量方法,从而对涉密信息实现“量密定管”。[研究方法]基于一般信息的价值测量方法,在提出涉密信息保密价值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涉密信息的价值组成。考虑到涉密信息的特殊性和涉密信息保密价值指标的独立性与可加性,设计了涉密信息保密价值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种基于Choquet积分和Shapley熵的涉密信息保密价值模糊评价模型。[研究结论]基于上述方法,选择了一篇涉密信息作为算例,通过专家打分获取评价值,最终计算出所选涉密信息的保密价值,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围绕气候外交的国际博弈本质仍是世界各国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随着欧美国家不断制定新的战略计划,科技竞争将由显性化向隐性化特征转变,科技牵引将作为一种新的科技竞争表现形态。随着欧美国家在绿色低碳技术竞争趋于白热化,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绿色低碳技术不断进步,欧美国家对中国双碳战略实施科技牵引的动因逐步形成,并通过气候政策施压、转型路径牵引、技术标准制定等路径进行科技牵引,最后导致科技创新有限化、产业结构转型有限化、高质量发展需求无法满足和一系列安全风险等。文中提出在坚定双碳政治定力,摸底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情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风险和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8,(5):82-85
学业评价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中最具探讨性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各持不同的学业评价观。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梳理,笔者从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三方面对职业院校学业评价进行综述整理,借鉴国外的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学业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元的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创新性是对学术论文质量最基本的要求,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是学术论文评价的核心。知识元是学术论文基本组成单元。基于知识元理论和机器学习相关理论与算法,从学术论文内容层面研究计算机如何智能化地进行创新性评价及其实现过程与方法。[方法/过程] 首先,构建学术论文的研究问题、理论、方法、结论4个知识元本体,接着提出基于知识元的学术论文创新性判断模型。其次,根据学术论文研究特点,构建理论与方法机器分类模型及知识元的抽取规则与抽取方法,建立规则库和知识语料库。最后,基于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根据判断规则和相关权重对学术论文4个维度的创新性进行评分。[结果/结论] 基于知识元抽取的学术论文创新性评分系统的实证结果表明,该智能化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系统的最终实现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文章的被引频次一直是量化评价一篇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会因该领域研究论文数、引用滞后等因素呈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比两篇论文时,难以简单依据被引频次的绝对值来评判论文影响力大小。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可计算数学模型,使得每篇论文可以有一个标准化的指标,以便对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直接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2006、2017两年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各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规律,采用同学科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形态最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的先设条件,提出一种被引频次标准化指数——Paper Citation Standardized Index (简称PCSI,中文"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最后以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论文评选结果为例,将它们与论文所属学科全部论文进行实证对比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证明,PCSI对不同年份、不同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了标准化,反映了被引频次的线性差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比较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