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05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572篇
教育   6975篇
科学研究   3345篇
各国文化   106篇
体育   440篇
综合类   521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870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583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1115篇
  2013年   1791篇
  2012年   1627篇
  2011年   1489篇
  2010年   962篇
  2009年   970篇
  2008年   1198篇
  2007年   1250篇
  2006年   1507篇
  2005年   1361篇
  2004年   877篇
  2003年   924篇
  2002年   782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BSTRACT

The Harwood Institute arrived in Youngstown, Ohio, in 1999; and today, over 18 years later, its teachings have made a profound effect upon the city. The Youngstown Public Library, through the leadership of Carlton Sears and Heidi Daniel, has wholeheartedly embraced the methods and ideology of the Harwood Institute, helping to reinvigorate and power a city working its way back to prosperity.  相似文献   
2.
The library literature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online tutorial methods and delivery tools i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librarians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to inform their choices for developing asynchronous online instruction. This literature, however, examines a wide variety of delivery tools, methods, and student populations. As a result, it is difficult to draw definitive conclusions about any one tutorial tool or method. This article compares selected research and concludes that the consensus in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applying adult learning principles to library tutorials has a larger impact on effective online instruction than the individual tool.  相似文献   
3.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a project that delivered social work services to homeless individuals. A mixed-methods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from 93 library employees and the project’s Homelessness Prevention Outreach Worker (HPOW).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lients accessing community supports during the project, and the HPOW was integral to the provision of support and resources to homeless individuals. Staff training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greater knowledge, comfort, and skills in working with homeless individuals. These findings can inform the delive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similar programs for homeless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对美国《图书馆杂志》从1992年开始设立的"年度图书馆"奖的评选标准以及获奖图书馆的特色服务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图书馆开展特色化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2000-2018年获得"年度图书馆"奖的19所图书馆开展的特色服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论] 获奖图书馆的服务特色:重视公民教育,强化教育职能;强调均等服务理念,体现人文关怀;提供多元社区信息服务,参与社区建设;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项目。对我国图书馆界的启示:科学合理地进行角色定位;积极参与社区贫困计划;强化特色服务品牌意识;拓宽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5.
2019年7月22日,南京大学谢欢博士对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先生就北美东亚图书馆发展相关问题进行访谈。东亚图书馆肇始于欧洲,起源于传教士对文史哲印刷文献的专题收集,与汉学发展紧密相关;美国东亚图书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如今美国已成为西方世界东亚研究的中心。华人图书馆员是北美东亚图书馆从业人员中非常重要的群体,三代华人图书馆员各具专长,为北美东亚图书馆发展做出了贡献。郑炯文先生自担任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以来,主要致力于以下三方面工作:①整理裘开明、吴文津担任馆长期间收集的文献;②开放馆藏,将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资源面向全世界学者开放;③推动中美图书馆员交流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6.
曹祖彬是活跃在民国期间的一位重要的图书馆学家,在目录学、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管理等领域都作出了一定贡献。笔者有缘联系上曹祖彬小儿子曹念燊先生,通过家人口述、查阅人事档案,获知其完整的生平履历,由此解开曹祖彬借调四川省立图书馆、兼职成都中央军校、1947年赴台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去向之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民国图书馆学家及其后裔的口述资料、人事档案在民国图书馆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图书馆学界应加大寻找图书馆学家后人的力度,而档案界也建议适度开放、科学管理,以期嘉惠学林。  相似文献   
7.
"新布客书屋"充实了贵州省贫困地区儿童的阅读资源,为贵州扶贫工作锦上添花。文章论述新布客建立的缘起、新布客品牌以连锁概念运营的历程,探究新布客的构建、内涵、统一运营模式、志愿服务,以及公共馆文化服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环境下,国民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十分关注,这也促进了教育体系对体育课程的广泛重视。为了更好实现体育教育,高校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情况,做好对体育课程的有效改革。而互联网技术是现阶段应用的先进信息技术,有着显著的特点和价值,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就针对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进行探析,希望对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文章梳理并总结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在长沙和昆明期间的图书馆馆舍建设、文献资源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和组织机构建设等,详细阐述了图书馆同仁坚守岗位,殚精竭虑,想尽一切办法补充图书报刊文献资源,规范图书馆工作流程,坚持不懈开展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管理、藏书建设、目录索引编制、文献资源保障、读者服务、馆际合作和学术研究等图书馆业务,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可靠的文献资源保障,其精神风貌和远见卓识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中美图书馆交流史不仅是理解中国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缘起的重要议题,在回应图书馆领域史学研究的“双重困境”方面,也具有其特殊的价值。梳理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的相关文献和研究主题发现,本课题难点在于庞杂的线索、社群与诸多政治、经济因素的介入等。由此,本研究吸收“世界体系理论”“书籍交流圈”等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一个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组成的理论视角,并阐述这一理论视角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提高学界对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研究的整体理解和把控能力。研究发现,“专业交往”到“文化外交”的视角渐变是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的核心轴线,以此可以将这段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帮助我们把握不同时期的交往脉络、主要成就和基本特点。表1。参考文献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