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275篇
科学研究   9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s university involvement i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entrepreneurship has increased, concerns over the patenting and licensing of scientific discoveries have grow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that the licensing of academic patents has on journal citations to academic publications covering the same scientific research. We analyze data on invention disclosures, patents, and licens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 leading U.S. academic patenter and licensor, between 1997 and 2007. We also develop a novel “inventor-based” maximum-likelihood matching technique to automate and generalize Murray's (2002) “patent-paper pairs” methodology. We use this methodology to identify the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atents and licenses.Based on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alysis, we find that within our sample of patented academic discoveries, citations to licensed patent-linked publications are higher in the three years after the license, although this difference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e then disaggregate our sample into (a) patented discoveries that are likely to be used as “research tools” by other researchers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material transfer agreements (MTAs) that cover them) and (b) patented discoveries not covered by MTAs. Citations to publications linked to licensed patents in the latter subset (not covered by MTAs) are higher for publications linked to licensed patents, and this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contrast, licensing of patented discoveries that are also research tools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citations to papers linked to these research advances,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licensing may restrict the flow of inputs to “follow-on” scientific research.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经典阅读处于学生通识教育的核心环节,大学经典推荐书目在"读什么""怎么读"的核心教育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和确立大学经典推荐书目的遴选标准,探究其发展特点,对于优化经典书目编制、推动经典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研和电话访谈梳理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官方经典推荐书目,分析我国高校经典推荐书目的产生过程与背景。[结果/结论] 大学经典推荐书目在遴选上重视中国传统经典,也注重借鉴西方经典;人文社会科学经典与自然科学经典遴选相对均衡;发掘元典书目新生,重视充实有价值的影响书目。同时,在阅读推广实践中,呈现出尊重阅读主体、重视首因效应发挥、丰富创新推介载体,以及差异化、层次化、定制化的发展特点,体现出高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图书馆的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麦加拉学派认为完善的条件句并非开始于真且结束于假,这个被称为“实质蕴涵”的观点经过弗雷格和罗素的继承而成为经典逻辑的核心观念。但冯棉先生总结出实质蕴涵有两类共七种“怪论”。第一类为“非相干性蕴涵怪论”,第二类为“相干性蕴涵怪论”。程仲棠先生认为实质蕴涵式中的命题常项只有“真”“、假”这两个语义,逻辑永真式只提供“认识中为真的最低层次的必要条件”。张建军先生用“蕴涵/析取”的转换来证明“怪论”并不怪。我们承认全部七种都具有“怪论”的身份,并分析证明怪论公式的命题代入例在实质蕴涵的本来涵义上都不是怪论。  相似文献   
4.
杜玉花 《天津教育》2021,(1):132-133,160
随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使初中历史材料题愈加体现出开放性、实用性、知识性和灵活性的特征。从历史材料题目内容上看,资料内容明显增多,更侧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由于历史材料的题型变化灵活,解题方法不断更新,所以许多初中生的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较为薄弱。为从根本上改善此现象,教师就要从解题技巧入手,改进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崔晓蕾 《天津教育》2021,(9):154-155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原则,正确指导幼儿开始游戏性投放、挑战性投放以及创造性投放等。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已经具备初步分类的能力。基于此,正确地指导幼儿使用动作,构造和操作的内在化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相应的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在企业供应链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穗珊 《情报科学》2001,19(12):1292-1294
本文介绍了新型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及作用,探讨了供应链中的信息与传统物流信息的差异和供应链信息的特点,并介绍和论述信息技术BAR CORD、EDI、EOS、POS、GPS、GIS对供应链管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持续积累材料在我国典型自然环境中腐蚀数据8.6万多个。开发了海 水腐蚀形貌诊断系统;建立了腐蚀电化学现场原位检测新方法;发展了腐蚀数据处理方法, 建立了腐蚀性的评价模型;完善了我国材料环境腐蚀数据总库;完成了西部地区腐蚀调查。 材料环境腐蚀数据和研究成果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招-平断裂是胶东招掖金矿带的主要控矿断裂,其上盘金矿床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赋矿围岩为胶东群变质岩,金矿化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为主。通过首次对招远灵雀山金矿床富金石英脉石英流体包襄体Rb-Sr等时线年龄的测定,获得116±23Ma成矿年龄。从而说明招-平断裂带上盘金矿大规模成矿期发生于早白垩世的构造体系转折期。对富金石英脉石英流体包襄体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成矿热液均以幔源为主,具有与招掖金矿带其它金矿类似的成矿热液系统。由此可以看出招.平断裂带上盘也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历来是亚里士多德研究者中讨论最多的一个主题。在这方面,就中国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者们通常只是依据亚里士多德整个形而上学思想体系中的这个或那个文本进行孤立的研究,通常是选取《范畴篇》或《形而上学》这样一些明显可见是属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体系的文本,既没有考虑这些文本之间内在的整体关联,更少考虑它们之间所存在的思想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就匆忙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体系整体进行断言,甚至按照己意进行某种主观的体系性逻辑演绎和构造。这样无疑就造成了在研究上的独断倾向,既不严谨,也不科学。正是出于对这样一种研究状态的审查,本文在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论著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在综合了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从整体论和发展论的不同方法出发研究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体系,从阶段上来说,它经历了逻辑学著作阶段、物理学著作阶段和形而上学著作阶段,最终以《形而上学》第4卷、第6卷、第12卷中所表达的形而上学一神学思想作为完成。本文深入讨论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发展的这些阶段的形成、发展和转变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想,尤其是对其中的实体优先性的思想、存在的核心意义的理论、“是其所是”的概念、“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概念以及《形而上学》中第四卷和第六卷的关系问题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和回答。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