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92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two-year study that explored teachers' pedagogical approaches when implementing an active citizenship curriculum initiative in New Zealand. Our aim was to identify pedagogies which afforded potential for critical and transformative citizenship learning. We define critical and transformative social action through a fusion of critical pedagogy and Dewey's notion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Data included teachers' classroom-based research as well a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citizenship learning through both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domains can provide for deeper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experience critical and transformative democratic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2.
在约翰·杜威看来,艺术具有改造社会、传承人类文明、促进人性完善的审美教育功能。这种艺术审美教育功能观,在当下充斥"艺术终结论"论调并严重波及到高等教育领域的尴尬语境之下,对于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创设育人为本的教育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This critical paper utilises selective education writings by John Dewey as the basis for considering how a strengths-based and personalised view of habit and embodiment could effectively thrive as part of an enhanced health and well-being focus in schools. The paper centres on Dewey’s belief that habits when allied to continuity and interaction could help children to integrate experiences in ways which enable them to constructively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to their educ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by reviewing how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habit, embodiment and health and well-being could be pedagogically strengthened.  相似文献   
4.
杜威对教材的定义、发展、教师学生在教材前不平等以及学生需要的教材、使用教材阶段进行了论述.结合杜威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教材存在不适应社会和学生需要、教师解读教材不足、教材灵活性不足等问题.今后我国教材编制要适应社会和学生需要、提高教师素质、注重教材内容时代性和综合性、教育理论家要进行教材编制.  相似文献   
5.
"Liberal Education"一词的意义在西方教育界早已有定论,一般较为人熟知的中文翻译是"人文教育"。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学教育弥漫"实用"之风,此时保守的学者有感当代教育重专业技能而轻人文课程的危机,乃重新诠释"人文教育"的内涵,并致力于人文课程的设计。这些学者中,上世纪40年代曾获得普利策诗人奖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马克范多伦教授,结合诗人感性的笔触与自己投身教育的经验,写成著名的《人文教育》一书,他极力主张教育不只是改造社会的工具,更应进一步提供如何精炼人性的必要途径。他这种与当时宣称沿袭"进步主义"而号称自由派学者的对立思维,使他成为美国人文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他的教育理念,并阐述西方人文教育的本质与传统。  相似文献   
6.
杜威认为,真理是有效用的工具,它永远是一种假设,确立了这一观念,就可以在世界上消灭教条和权威的决断方法.这种真理观为其民主观奠定了思想基础.他认为,民主就是允许提出多种假设的解决方案,通过协商讨论将一种付诸实验,并在实验中对之检验和修正.民主的思想基础是对大众的相信和对少数统治者的不信任.杜威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清除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思潮对美国的成人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他将实用主义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产生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成人教育运动具有推动作用。他提出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儿童中心"的观点促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阐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分析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与杜威的"从做中学"都是针对当时教育弊端提出的教育改良方法。对上述两理论的探析在我国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比较两者在新课改下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在杜威看来,审美知觉是对关系的认知,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在审美知觉中始终渗透着想像与情感.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合力丰富与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觉不仅应是艺术教育的前提,更应是它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在杜威看来,艺术是实在的,而不是抽象的;艺术是形式与体验的统一;艺术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艺术是经验与自然的统一.杜威的艺术观改变了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观念,使艺术从形而上开始向形而下发展,颠覆了中世纪以来的神秘主义艺术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