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71篇
教育   4947篇
科学研究   40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55篇
综合类   37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2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铨在诗集《哀梦影》中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叙事空间,分别是充满诗意的地理空间、孤独感伤的心理空间、色彩鲜明的图像空间。三种不同空间的互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陈铨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祈盼。陈铨在《哀梦影》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飞扬的灵感,也为诗歌涂上浓郁的个人的情感色彩和理想色彩,呈现出另一种抗战新诗。  相似文献   
2.
田娟 《成才之路》2021,(15):76-77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母爱是永恒不变的三大主题之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母爱主题的文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形象类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教学建议,旨在为语文教师讲解这类文章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杨楠 《科研管理》2021,42(5):87-93
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企业日益注重虚拟品牌社区的建设,借此向顾客展示产品独特价值,以期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搜集社区评论信息作为经验资料,并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互动体验、社区归属感以及品牌定位等范畴,阐释了顾客参与价值共创与品牌形象塑造的关系。研究表明,产品价值共创包括价值认知以及用户需求等核心要素,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牌文化,而品牌形象的塑造则依赖于创新产品及建构以用户价值交互为基础的生态圈,顾客参与价值共创有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企业应围绕产品创新打造虚拟品牌社区,强化顾客互动体验,并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引导顾客积极参与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4.
韩宇星 《科教文汇》2020,(10):83-85
“数字图像工程”是工程类研究生的一门经典课程,具有发展速度快、应用性强等特点。在当前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为主流的背景下,阐释校企合作意义,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后就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数字图像工程”教学效果,从教与学、师与生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对多个角度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工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以历史与文化作为教育人类学的切入点,探究图像生成与想象力、表演、文化实践的关系。想象力具有动力性、集体性与表演性。人类凭借想象力,在模仿性过程中生成了诸如游戏、舞蹈、仪式、体态语等图像与社会文化行动,并将这些图像形式转化到集体想象与个体想象世界之中。想象力的教育有助于学生们提升创造力与创新性;想象力能使他们基于自身的文化体验来理解他者的文化与处境,逐步形成宽容与开放的心态,在动态中促进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武尔夫的研究展现了教育人类学领域的跨科学性与开放性,指明了教育人类学的美育任务与挑战,揭示了模仿性学习与表演性学习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了教育人类学全新知识维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柳彤  贾瑾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1):134-134,147,150,156,161
作为源自生活的中华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太极拳文化以其极具代表性、特殊性、全面性的特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大国形象。为了使大众对太极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文化进行了一定分析。主要结论:太极拳文化既是中国的国粹,又是一项特殊的身体文化,还是一种全面性的文化;太极拳文化推崇“和谐之道”,并传播和谐思想;太极拳文化的发展对促进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借助新媒体和网络传播来大力宣扬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太极拳文化;大力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宣扬太极拳文化,开设太极拳文化课程等。  相似文献   
7.
In this article, Bateson's idea of human beings thinking with metaphors and learning through stories is examined as it played out within accumulated educational research studies. Five storied metaphors illuminating knowing, doing and being are highlighted from five investigations involving different research teams. In the cross-case 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narrative exemplars emerges, along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metaphors serving as proxies for teachers' experiences. The plotlines of the metaphors, the morals of the metaphors and the truths of the metaphor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end result, the value of metaphors in surfacing teachers' embedded, embodied knowledge of experience is affirmed as well as the deftness of the narrative inquiry research method in metaphorically capturing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storied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基于"契机-轨迹"理论,对中美建交40年来体育文化交流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分析了外交政策导向下中美体育文化交流"契机"的形成和"轨迹"的发展,解读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和体育文化交流的特征与价值。认为:在"和平与发展""构建开放合作和谐社会""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的影响下,中美体育文化交流具有体育文化财富的共享性、体育竞技的对等性、体育文化交流的公共性特征;中美体育文化交流促进中美建交,促进中美和平发展;改变世界格局,获得话语权;树立国家形象,展示大国责任;深化体育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论文查重和查新功能是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之一,对学术界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各高校图书馆的检测系统大多针对文字进行检测,而图像方面的检测鉴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致使论文中对图像篡改的学术造假日益增多。因此,研究图像造假检测具有重大的意义。[方法/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鉴别论文中图像造假行为的模型,对图像数据检测平台框架进行设计。[结果/结论]通过实验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能够为数字图书馆图像篡改检测提供借鉴,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In the EU, ambitious objectives have been set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ince the adoption of the Lisbon Agenda in 2000. The policies aim among other things to empower the individual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lifelong learning which is seen as both a right and a duty: ‘People need to want and to be able to take their lives into their own hands – to become in short, active citizens’ (CEC, 2000, p. 7). However, not all citizens are taking part in lifelong learning and consequently the EU and its member states have set up policie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active and preventative measures for the unemployed and inactive persons’ (CEC, 2006, p.1). ‘Inactive’ persons comprise different groups which are marginalised in terms of participation in lifelong learning, among others ‘low-skilled’ who have a lower participation rate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Cedefop, 2013). In this article, the aim is to destabilize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on ‘low-skilled’ through individual narratives of being in low-skilled jobs. Whereas the problem of being low-skilled from a political perspective is represented as psycho-social problems of the individual, the narratives point to the complexity of people in low-skilled jobs and the role of structure to ‘low-skilledness’. The narratives open up issues of power and the historical arbitrary distinctions between skilled and unskilled in the Danish labour market. It opens up for how the educational structures produce ‘low-skilled’ people, especiall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basic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o an apprenticeship. The article points to the narrow focus of policies on the ‘supply’ side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less on the ‘demand’ side of a ‘needy’ global labour market in which precarious jobs are no longer limited to low-skilled. The article draws on Bacchi’s ‘What’s the Problem Represented to Be?’ (1999, 2009) and narrative inqui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