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26篇
  免费   1084篇
  国内免费   713篇
教育   21399篇
科学研究   7793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2631篇
综合类   2008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86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853篇
  2020年   1176篇
  2019年   667篇
  2018年   791篇
  2017年   887篇
  2016年   988篇
  2015年   1193篇
  2014年   2829篇
  2013年   3689篇
  2012年   3657篇
  2011年   3830篇
  2010年   2572篇
  2009年   2201篇
  2008年   2588篇
  2007年   2881篇
  2006年   2700篇
  2005年   2296篇
  2004年   1750篇
  2003年   1528篇
  2002年   1078篇
  2001年   779篇
  2000年   402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高等教育改革而言,如何定义并打造"金课"意义重大。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教学研究》第十届编委会的24名专家为样本,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与编码,对"金课"的概念进行界定,从教育学及相关专业的角度揭示当前国内大学"金课"建设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勤俭节约既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高校中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发扬传承,更是确保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一环。在新时代着力讲好思政课,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前提下,高校更应该强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节俭观。  相似文献   
3.
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对于我国构建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加健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重视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也为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提供了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共体育服务经费被地方政府变相转移的可能。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目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如"一刀切"式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建设难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存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一次性消费"倾向,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弱化了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作用发挥,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嵌入;容易造成马太效应,拉大不同区域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差距等。为优化公共体育服务的"项目制"治理,一是在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重视对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统筹规划、过程监督与绩效评估;三是强化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的制度嵌入;四是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差异;五是引导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  相似文献   
4.
访谈从什么是未来技术、国科大为什么要率先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开始,江雷院士根据自己的理念和理解,结合科学家成长的普遍规律和自身科研实践的经历,介绍了如何预判与前瞻性布局未来技术研究领域,未来技术人才需要什么核心能力和素质,并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遴选原则、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用生动的语言和例子,分享了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发展思路和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级教育行政机构所属教研室拥有教研员总数多达十余万人之众,但迄今尚未形成教研员专业,而基础教育学校中各主要学科,因以未成年学生为教育对象,以致在教—学活动中多有无法回避的难题,又缺乏切切实实的研究和必要的指导,故以教学法为研究的课题。其中既以我国特殊的教育行政体制说明设置教研员的必要和缺乏教研员专业的缘由,又论定我国教育行政体系更有理由与条件带动有志于教学法研究的教师开展教学法研究,并对开展接教—学活动地气的研究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6.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results and interpretations produced from two different IRTree models—one using paths consisting of only dichotomous decisions, and one using paths consisting of both dichotomous and polytomous decisions. We used data from two versions of an impulsivity measure. In the first version, all the response options had labels; in the second version, only the endpoints were labeled. Based on past research,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endpoints would be selected more frequently in the endpoint-only labeled condition, and the midpoint response option would be selected more frequently in the fully labeled condition. Results from the two models (dichotomous and polytomous) were similar and indicated that our hypotheses were partially supported—specifically, there was no consistent pattern in terms of which condition saw a higher frequency of midpoint response selection. However, our hypotheses regarding extreme responding in the endpoint-only labeling condition were supported.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给高职院校图书馆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为了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联合国内其他13所高职院校开展了读者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内服务、推进网站建设、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子竞技及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及其不同于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的性质和特征,促使政府主体重新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身份定位与政策路径。以4层结构为主体、以“举办和参与”为表现形式的举国体制,虽然在竞技体育场域中富有成效,但在职业体育场域中效果不理想,在电子竞技场域中则更加难以适用。对此,政府主体应将电子竞技场域的管理体制转换为“监管和服务”:在监管层面,应以包容审慎监管为原则,以法律规范的形式为之设定标准、规则和界限并加以监督,对赛事审批、监管措施、经营管理等事项加以改进和优化;在服务层面,则应以创新服务方式为目标,将服务融入监管过程中,并在信息、技术、规则制定、知识产权保障等方面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是学校体育和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文献计量、逻辑分析等方法归纳和梳理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相关文献,旨在为我国学生发展体育核心素养提供经验与范式,并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研究表明:当前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国外相关研究等6个方面。当前我国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方面还存在缺乏大量数据验证支撑、对于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不够系统、体育课程目标不够细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强化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证分析,加强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明确体育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完善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保障体育核心素养政策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10.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studying abroad has drawn significant scholarly attention to the experience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ile these works have productively informed policy and practice regarding how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y be better supported, they have not always considered the active way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ntribute to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adopting the notion of experience as a conceptual starting point is problematic because it only partially illuminate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gency and reproduces understandings of them as a vulnerable group. The more active notion of practice, by contrast, suggests a more agentive subject who is a pivotal actor in spaces of education. The main argument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the abiding focus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xperiences will be productively unsettled by orienting attention to their practices and theorising the notion of practice in more fluid and dynamic ways. After critically engaging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article outlines four ways that a focus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ractices may reanimate debates. A focus on practice will: (1) show how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ctively contribute to spac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cluding classrooms, campuses and other sites of sociality; (2) demand that researchers theorise agency in more expansive ways and consider the practices of a broader set of social groups; (3) encourage researchers to make use of a wider set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4) create a stronger political foundation from which to defend the interest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 post-COVID-19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