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64篇
教育   5005篇
科学研究   115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9篇
综合类   16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0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523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大学教育应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跃迁到团队学习模式,并阐述其重要意义,同时从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发掘团队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然后指出团队学习模式应重点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并通过实践,给出相应的对策。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团队学习模式对改善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和提升最终的学习成效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它向工程伦理教育提出了深化教育目标和内容、推动价值理性回归的新诉求。鉴于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单一、教育内容狭窄、教育模式舶来化等焦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工科"建设的诉求,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有效路径,构建协同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引入宏观伦理以促进交叉融合,加强继承创新以推进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工程思维和设计思维是新工科建设活动中的基本思维。通过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专业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等新工科建设活动中设计特征分析,提出在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中应重视工程思维和设计思维的融合,即"工程设计思维",体现新工科课程体系的创新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在新工科课程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学习者工程设计思维的培养,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式,创新性的解决具体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机交互技术涉及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工业设计和媒体研究等诸多学科,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简称UI)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UI(User Interface)设计课程,可使软件专业学生在软件开发同时兼具设计思维和产品意识,有助于实现跨专业融合的复合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近几年持续开展的UI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索面向工程教育认证、与软件工程专业融合的UI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5.
罗卫兰 《教育技术导刊》2021,19(12):157-159
新工科人才培养,应立足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分析发达国家工程教育新趋势及新策略,以面向未来和领先世界为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大学教育中理论性课程的特点,以离散数学课程为例,分析基于多平台的多维性互动教学方式,及其对理论性专业课程教学的正向作用。研究多种教学辅助方式,实现趣味性教学,以解决理论性课程内容枯燥、学生难以理解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网络教学在大学中越来越普遍,尤其是疫情全国"封城"期间,网络教学成为大学教学模式的唯一选择。网络教学模式下,工程类大学生无法进驻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虚拟仿真培训又是验证性实验而效能不佳。基于生产设备的实物照片和生产过程的生产流程,结合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工程类专业实习的纾困方案——自建流程式实习。文章研究了自建流程式实习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定义,重点探讨了自建流程式实习的应用过程,分析了自建流程式实习的效能及实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效能分析表明,自建流程式实习可以加深工程类大学生对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创作和设计优化能力,是解决网络教学模式下工程类大学生生产实习困境的可行出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等教育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未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培养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可模拟实际工业检测分类装置的运动控制教学平台。该平台不但能够很好地模拟实际的工业场景,实现基本的运动控制功能,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运动控制教学平台既可用于随堂常规实践,也可用于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充分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真正适应于社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侯世伟  孙丽  郭超  孟素云 《科教导刊》2021,(1):70-71,88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培养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FEIC体系基础上增加控制模块,完善和改进FEIC体系并给出进行相关教学实践的思路,强化定向培养和网络资源共享,加强线上学习的认证,对地下空间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Endothelial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vascular remodeling, as well as for the success of implanted vascular grafts/ste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reatment. However, desirable endothelialization on synthetic biomaterials remains greatly challenging owing to extreme difficulty in offering dynamic guidance on endothelial cell (EC) functions resembling the native extracellular matrix-mediated effects. Here, we demonstrate a bilayer platform with near-infrared-triggered transformable topographies, which can alter the geometries and functions of human ECs by tunable topographical cues in a remote-controlled manner, yet cause no damage to the cell viability. The migration and the adhesion/spreading of human ECs are respectively promoted by the temporary anisotropic and permanent isotropic topographies of the platform in turn, which appropriate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age-specific EC manipulation for endothelializ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potential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vascular grafts/stents enabling rapid endothelialization, this stage-specific cell-manipulation platform also holds promise in various biomedical fields, since the needs for stepwise control over different cell functions are common in wound healing and various tissue-regener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是国家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工程人才的新要求而做出的工程教育改革决策,是我国高校未来工科教育改革的主方向。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工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的组成部分,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是保障更好践行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升级、补齐工科领域短板和实现工科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结合民族地区文化、语言以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工程人才的特殊需求,本研究发现民族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具有地域、生源和特色学科等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工科基础相对薄弱和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等困境。因此,民族院校在新工科建设进程中应当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响应政策精神、服务区域产业和整合办学资源为原则,以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工科课程体系、设置面向特定区域的新工科专业群、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新工科教师队伍、搭建"非实体"的新工科平台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工科办学模式为抓手,协同推进新工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