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3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situations in which multiple research teams are convened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present an opportunity to discover factors that lead to productive collaboration. It argues that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research team outputs becomes more valuable when paired with data about research participant perceptions; and that any variables used as indicators of collaboration need to be calibrated using datasets from multiple studies with cross-team comparisons. The article provides an example of the kind of methodology needed to achieve this, describing a study with data from four research teams based at 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campus, reporting their research performance over four years under conditions in which many variables were controlled and with results augmented by a survey of participant perceptions.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re were exceptions to hypothesized associations between participant perceptions of collaboration and specific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asures over co-authorship data.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given the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of studying research teams in the field, multiple datasets combining findings such as those in the present study are a path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of productiv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2.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emerged during the 1970s in response to demands for active learning methods capable of developing transferabl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training of doctors. Over succeeding decades, PBL was gradually adopted in other fields of education.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imed to identify key streams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at have emerged over time in PBL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review sourced 12,036 Scopus-indexed documents published between 1974 and 2019. Science mapping was used to reveal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r key research themes that have evolved in this literature over the past 45 years. The science mapping tool used in this review was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 conducted in VOSviewer software.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 identified three schools of thought that together describe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the PBL knowledge base: Design of PBL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PBL Effectiveness;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ctive Learning. In addition to portraying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the literature as a whole, the review also conducted longitudinal analyses aimed at highlighting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is field over time. These analyses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size and impact of schools of thought associated with Design of PBL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and PBL Effectiveness increased over time, they remained stable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foci. However, the Active Learning school evolved from a small school of author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ies prior to 2000 into the largest school of thought during the most recent decades. These findings both reaffirm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the PBL knowledge base and highlight its increasing integration with other forms of active learning.  相似文献   
3.
研究选取1986年~2020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以"高等教育评价"和"双一流建设"为主题的355篇论文,运用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对论文的研究趋势、研究内容、研究者、研究机构、研究基金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和双一流建设中存在评价指标过于单一,评价内容针对性弱,评价主体政府主导化倾向严重,评价目的与教育目的偏离,评价结果运用不合理、不及时等问题,可以通过创建开放的多维度评价,进行多元的价值判断,促进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科学、规范、合理、及时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  相似文献   
4.
ISIS期刊的文献目录广泛收集科学史及相关领域的文献,是对世界范围内科学史研究内容及前沿动态的很好展示。研究以ISIS期刊1967—2014年文献目录中国外中国科技史研究的英文文献为主要对象,并对这些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计量分析和比较研究,分析出英语世界国家中国科技史研究力量在国家、城市及机构层面的分布及开展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专业院系设置情况、交流合作情况、人员流动情况等,从而揭示出近50年来英语世界国家在开展中国科学史研究方面形成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姜鑫  马海群 《现代情报》2016,36(4):170-177
本文以CSSCI收录的18种图书情报学期刊发表于2014年的4407篇期刊论文作为数据来源,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分析、作者合作分析和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方法探讨了2014年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通过共词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确定了2014年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17个重要主题及其演变趋势,通过作者合作分析确定了2014年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科学合作状况及主要合作团体,通过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确定了高产作者的主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李永忠  胡洪宇 《现代情报》2016,36(6):144-153
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网络舆情的相关文献为分析对象,基于共词网络分析法,对国内外网络舆情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整理了该学科研究机构和作者的相关合作关系,并分阶段对网络舆情共词网络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学科知识网络可视化,展示了国内外网络舆情各阶段的研究热点和演化情况,最后将国外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国内应加强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积极与其他学科结合,努力开拓新的研究方向,促进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石俊  邓群钊  严红 《现代情报》2016,36(3):104-114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002-2014年政府规模研究文献为对象, 利用CiteSpace Ⅲ软件对政府规模研究领域进行了高频关键词分析、高突现文献分析, 对高中心性文献与代表性聚类进行了详细探讨, 发现了政府规模研究的知识结构、热点与前沿:(1)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社会福利的关系, 以及增长与福利目标下合理政府规模与结构的研究;(2)政府规模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 以及财政政策对实现政府各职能的影响机制研究;(3)政府规模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以及政治制度对政府职能的支持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华薇娜 《科学学研究》2006,24(3):332-341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通过美国ISI公司的核心期刊论文数据库,检索了中国大陆在世界一流刊物上自1900年至1949年间发表的几乎全部的论文。并从文献量、著者、机构、学科主题、核心期刊、引文等角度进行了归类统计和分析,用定量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科学研究的历史实况、研究水平、科研布局等实证信息。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计量法对1995年至2009年我国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终身教育领域研究论文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科研机构分布、基金论文分布、主题内容分布六个方面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一系列相关结论:我国的终身教育研究重心已经转移至实践领域,但对立法环节研究尚欠缺;论文在各种类型的期刊均有发表;其主要科研机构分布在长江三角洲以及北京等发达地区,但是研究者分布较分散,尚未形成核心团队。  相似文献   
10.
1970~2010年国际比较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1)比较教育的研究前沿基本按时期顺序演变,依次包括受社会科学理论、实证方法和人力资本理论影响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平等观念、世界体系理论和教育实践影响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全球化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和新市民社会理论影响的2000后。2)比较教育的研究热点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而且与当时的社会变革和理论发展关系极为密切。3)比较教育的知识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逐渐趋于稳定并基本成熟,研究方法形成了以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为主,部分与应用心理学、哲学和历史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格局。4)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组织在比较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