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388篇
科学研究   1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For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es to be effective in the workplace, they require strong technical skills and the capability to operate across diverse knowledge landscapes to solve real world problems. At 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an interdisciplinary, short-term study tour programme was utilised to enhance students’ inexplicit employability skills with a focus on managing complexity while developing agility and creativit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a programme, we examined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teamwork assessment task that was undertaken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via a study tour model. We achieved this by, first, introducing a purposely designed interdisciplinary teamwork assessment task, which focused on students presenting innovative ideas to peers and industry members. Second, we elicited student responses via a case study approach that incorporated mixed methods, utilising several data collection instruments prior to, during, and after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a study tour.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tegrating a purposely designed interdisciplinary teamwork assessment task, via a short-term study tour model, uncovered certain inexplicit employability skills, namely managing complexity, developing agility and creativity. We mak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to support this insight, contributing to the mobility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earch field.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体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及其特点,探讨了该学科的薄弱之处,通过学科在国际上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我国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定位进行思考。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具有综合性、跨学科和反思性研究的学科特色,当前中国体育人类学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理顺与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构建学科方法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着眼于学以致用的应用趋向,为体育学在社会实践的融合应用中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访谈从什么是未来技术、国科大为什么要率先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开始,江雷院士根据自己的理念和理解,结合科学家成长的普遍规律和自身科研实践的经历,介绍了如何预判与前瞻性布局未来技术研究领域,未来技术人才需要什么核心能力和素质,并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遴选原则、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用生动的语言和例子,分享了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发展思路和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作为智能化社会的学科基础要素,大数据正在驱动着高等教育系统的范式变革。美国普渡大学一体化数据科学首倡计划发起的跨学科学术组织变革,强调以跨学科学位项目与学科交叉课程、学科会聚研究计划与研究团队、服务性学习数据社区与主题工作坊、产教融合的数据科学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高校数据科学教育生态系统。值此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战略契机,以"数据+"引导多学科会聚和教育模式创新,打造面向真实世界的数据科学实践社区,建设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快培育大学生数据思维和校园数据文化,将有助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一流专业,而一流专业建设离不开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物理学大实验课程为例,针对该领域商用教学设备少、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滞后学科发展等问题,先后自制了膜片钳系统、视网膜电图仪、随机扫描光刺激系统以及小动物行为记录装置与光片式显微成像系统等教学仪器;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一系列新的实验项目,推进了学科的发展,使学生触及前沿技术,拓宽了实验的广度与深度,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科专业特色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柳洲 《软科学》2010,24(7):9-13
基于"社会-认知-能力"视角,UIIT包含"团队认知"和"团队情感"两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具有社会和认知双重属性。UIIT是一个具有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认知-情感"知识创新系统,从能力角度看,UIIT的成长是一个团队智商和团队情商以及两者匹配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影响其成长性的关键因素,是建立在团队智商和情商耦合基础上的团队选择力与优化力。  相似文献   
7.
交叉学科分类模式与管理沉思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仲林 《科学学研究》2003,21(6):561-566
当代数量庞大、形态复杂的交叉学科,提出了六大类型分类模式,并对各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管理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SCIE、SSCI期刊跨学科现象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程莹  刘念才 《情报科学》2005,23(2):237-240,263
2002年版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7291种期刊中有43%期刊是同时属于两个或多个学科类别的。本文统计分析了这些期刊跨学科类别和跨学科群,并通过研究交叉期刊定量地揭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程度。  相似文献   
9.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3,21(Z1):60-64
建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门类———建筑科学。建筑科学现在依然存在着分化发展和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建立边缘分支学科的开阔空间。为推进建筑科学的持续、加速发展,建议采取"一个基点、两条主线、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翔实分析华盛顿大学的跨学科基础教学平台、专业导向的本科生跨学科教学、项目导向的研究生跨学科教学和跨学科研究运行模式的特色实践及核心特征,归纳出华盛顿大学纵向一体化的跨学科教学体系、无边界跨学科运行模式和跨学科教研融合模式。基于此,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教学型大学有效开展跨学科教学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