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369篇
科学研究   351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置学时少,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持续发展的“心”需要的问题,讨论了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与特性,使新媒体能够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出路,开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时代。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older persons engagement with digital interfaces as one important way to social inclusion. Digital exclusion and social exclusion are intrinsically intertwined, which put older persons at risk for exclusion. To construct meaningful educational practices for inclusion, more insight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consequences of low digital competence. Eighteen men and women (retired) have been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everyday encounters with digital interfaces. Results show how older persons ‘borrow’ knowledge from social networks or from contacts at previous workplace, to access technology and digital practices. Data also show a common acceptance of exclusion and changes in lifestyle. These fragile chains, put together to access digital practices jeopardise social inclusion understood as autonomy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ety. Informants did not mention community arrangements as resources for access and knowledge, which indicate that hard work is required to promote inclusion of this group. A possible way could be using the power of informally framed learning scenarios. Society cannot turn a blind eye to the fact that groups of citizens are hindered from developing capabilities to maintain a social life, to access the health sector, to enjoy integrity and independence and cultural recreation – to live a capable life.  相似文献   
3.
周葆华 《新闻大学》2020,(3):84-106,12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永久在线、永久连接"成为当代受众的新生活方式,也挑战了传统的受众与效果研究范式。本文从理论上阐释"永久在线、永久连接"概念,并运用一个全国性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首次实证描述中国受众"永久在线、永久连接"的行为与心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可供性显著正向影响永久在线与连接行为,价格敏感、时尚国际、积极进取、稳定悠闲等生活方式对永久在线与连接具有不同方向的显著影响,错失恐惧对"永久在线、永久连接"的行为及心理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对于传统舆论格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已经不容忽视,这种影响首先表现为在政府和公众的沟通中网络舆论已经趋近成为一股主流的力量,其次则体现在对传统新闻报道模式产生的影响。结合当下颇具影响力的网络舆论事件,契合江西网络发展实际,提出网络舆论控制与把关的手段,提请加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互动,引导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正确认识网络的特点,有效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了网络环境下面向21世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道德自我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网络利他行为问卷、道德自我认同问卷、自尊量表以及感知匿名性问卷对70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道德自我认同能够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自尊在道德自我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匿名性能够调节道德自我认同经由自尊影响网络利他行为的直接路径。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道德自我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有效促进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绿色农业应用为背景,融入现代科技设计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系统设计了清洁能源系统、能源储存系统、信息采集系统、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人机交互以及云平台应用系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环境信息采集与存储、无线区域组网、系统信息显示与预警、智能控制等功能。系统内各功能部分,采用独立的模块化设计,易于组装移植,综合性、开放性和扩展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园林植物类课程具有实践性突出、周期性明显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较难适应“互联网+教育”发展需要。基于“互联网+”教学理念,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摸索出植物类课程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植物生长过程溯源的植物类课程教学方法,构建了植物类课程的“互联网+教育”平台。通过移动端、电脑端多形式打造师生教学互动、学生网络分享的互联网互动分享模式,形成了一个数据持续更新、平台良性循环的植物类课程教育资源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9.
运用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编制的普惠数字金融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区域创新效率;从数字金融维度上来看,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但是数字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分区域来看,数字金融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要优于中西部地区,覆盖广度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要优于使用深度,而中西部地区正好相反;数字金融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地区市场化程度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单门槛效应,数字金融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只有在跨越相应的门槛值后才能发挥作用,而且该作用随着门槛变量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学科层次获取创业资源为切入点,探讨了当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误区,以及我国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以自身学科层次为创业资源获取导向的双创教育的基本模式与具体特征,着重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制定、双创教学改革,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考核标准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改革建议。并明确指出:依托自身学科层次,以获取特色化创业资源为教育目标,将成为未来细化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