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网络出版的失范与伦理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出版是出版业发展的新动向。在网络出版的发展过程中 ,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网络出版伦理因其具有网络出版的法律、政策及技术调控手段所不具备的独特属性 ,能够在规范网络出版活动方面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2.
科学计量指标可以客观反映期刊的质量和影响,是期刊评价和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其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是学术期刊坚守出版诚信,尊重知识的原始分布状态和传播过程.一些期刊采取人为调整指标的方式,企图操纵期刊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行为可以通过对科学计量指标的分析发现.本文通过对“引导作者增加不必要引用”、“互引”、“在影响因子时间窗口内外调节自引”等行为进行剖析发现:结合使用不同指标能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估学术期刊的全面情况,操纵指标的行为很容易就被识破和曝光,因此学术期刊办刊人要坚守诚信底线,拒绝尝试弄虚作假. 相似文献
3.
事件出版是以“事件”发展为中心策划的出版活动。事件出版在伦理上的失序对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出版组织的自我进化具有很大的危害。造成事件出版伦理失序的根源是价值通约主义、消费主义和原子个人主义的盛行。矫正事件出版的伦理失序,就要在出版实践中破解“斯密悖论”,将“目的化手段”进行再颠倒,并祛除媒介化生存的迷魅。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从期刊撤稿规范和流程、对作者惩戒措施、研究报告透明度政策等方面深入揭示了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伦理建设现状,并提出国内期刊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措施。1)完善撤稿规范和流程,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制度保证。2)制订惩戒措施,构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线。3)增加研究报告透明度,将“把控内容真实性”作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本:①提高数据、代码、材料透明度,增加对研究结果的信任;②制订图像完整性标准,避免不当操纵;③遵循临床试验报告指南,促进试验结果的完整和透明;④施行临床试验注册相关规范,提高社会公信度;⑤规范利益冲突披露形式,提高研究报告透明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处理3篇论文撤稿的具体做法: 1)编辑部主动对“内容不真”的论文撤稿;2)因重复发表作者主动申请撤稿而编辑部决定不撤稿时,刊登重复发表声明。分析国内学术期刊处理撤稿面临的伦理问题:1)怎么合理表述撤稿原因?2)首发期刊根据什么来决定是否撤稿?3)首发期刊决定不撤稿,重复发表期刊也不撤稿,首发期刊怎么办?4)重复发表论文还存在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怎么办?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2011—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投稿论文基于AMLC的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对文字复制比、作者信息、文章信息等进行特征分析和讨论。统计结果显示,疑似学术不端的论文占10年总投稿论文的11.7%,且10年来呈现整体递减趋势;在读研究生和副高职称研究人员是学术不端的高发人群;学术不端行为以剽窃文字表述为主,第一作者本人或者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是其主要来源,通常不加引注。由此得出:1)文字复制不再是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的显著特征,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且多样化,对此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作用有限;2)缺乏针对合理引用的判断标准;3)高校科研诚信和学术出版伦理建设亟待加强。因此,编辑部可分类型依托期刊协会统一制定明晰透明的学术不端判定标准、处置流程和内控制度,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为基础,加强发文要求和编辑规范,充分发挥专家和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协同应对学术不端,共建科研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多起与我国相关的科研诚信与出版伦理案例被曝光,严重影响了我国科研与科技期刊的国际形象,学术生态建设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讨论科技期刊在出版工作中,应加强对编辑队伍的价值体系建设,恪守出版伦理道德与规范;积极主动地履行传播科技的责任与使命,对科研诚信与出版伦理相关问题能高度敏感,实施多层次、多角度地有效防范、监督与排查;同时积极建言献策,在学术生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在全球范围呈蔓延之势,在中国也屡有发生.英文学术期刊如何防范、控制学术不端?文章根据《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JSHS》)工作实践,介绍《JSHS》在学习国际出版伦理规范、制定日常工作指南、有效利用识别检测工具、整理归类各种文档、持续提升编辑专业素养等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