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3859篇
科学研究   63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54篇
综合类   29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4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看,大学制度与治理是相互作用的,制度对于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实践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治理实践和治理体系有助于制度的完善。大学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治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是治理主体与制度实践互动的结果。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规则和习惯等。因此,制度逻辑不是说要去主观建构制度,而是说在制度认知、制度构成、制度运行与制度行为、制度评价的互动中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发展中,人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要充分注重和发挥人的因素特别是治理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关键在于通过融通“大学之制”与“大学之治”,使得大学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建设转化为治理体系,并使得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在治理实践中,补齐制度短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从而使制度逐步成熟定型,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To examin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pedagogical development, the study explored 56 Chinese university instructors’ viewpoints on their professional agency in implementing new pedagogical practices following a PBL program in Denmark. Q methodology was supplemented by a post-sorting survey and post-analysis interviews. An eight-factor solution emerged, indicating a high variation in participants’ subjective experiences of PBL implementation. Their perceived sources for agency enactment are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rossing three phases in practice – readiness, implementation, and prospects. Despite suggesting positive long-term PD effects, the study also illustrates how university instructors’ agency enactment is constrained by contextual aspects, including a lack of surrounding acceptance and support.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s how PD programs may support long-term teacher learning through agency development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高等教育既是国家教育体系框架中的关键节点,又是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载体。高等教育学"捉摸不定"凸显出"硬实""软性""柔情"的层级序列。高等教育学的"硬实"彰显于学科的嬗变历程与逻辑进路,源于学科地位、研究成果、研究队伍与学术精英等结构谱系。高等教育学的"软性"显露了弱化危机,涉及学科逻辑紊乱、解码能力内隐、发展潜力匮乏,外显在主体自我迷失和学科功能异化上,内涵式发展可谓举步维艰。高等教育学的"柔情"始终以"人"为核心进行教育向度的意义生成,促成学科想象力,继而凸显文化情怀和学科魅力。高等教育学的迷惘体现于无坚实的学科"根基",用物性逻辑代替学科逻辑,出现了价值回溯和实践流弊的倾向。高等教育学要正视其研究领域的"多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弥合动态嵌套的层级序列系统,在高等教育的价值证成和通达路径过程中实现学科重构。  相似文献   
4.
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实行选考,学生被分成诸多不同的选考群体。为了解选考群体学生成绩的差异性,以山东省2017级历史选考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10所高中学校选考历史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历史选考学生群体在学业成绩上与其他科目选考学生群体之间、历史选考学生群体内部各子群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与文综/理综模式下的学生差异相比,具有变量增多、不确定性更强、复杂程度更高的特点。针对选考模式下学生群体差异性的新特点,应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价值取向,推行基于选课走班的差异化课堂教学,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5.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相关语句的句读,历来众说纷纭。该句句读的划分关键在于对不同小句成分的认识,"明星出西方"这类"N星+V+N方位词"格式是要素完全的独立小句,在句中可以单独成句;而对于"出西方"这类的句子,性质属于依附小句,在句法上不独立,需要依靠其他句子成分为其补充语义解读,因此其必须在复句中充当句中成分;"禁不得祠"按文例习惯更宜于将其作为复句的分句处理。故该句正确句读应为:"……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相似文献   
6.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otion of creativity as a core concept in English teachers’ knowledge and valuing of their subject. It draws on research from a broader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ers as writers and discusses one of the key findings of the study: that creativity is not only crucial to how teachers approach their pedagogy and subject content, but that contexts in which creativity is minimised in English teachers’ lives results in struggle or even a departure from the professio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call for teachers and bureaucrats to affirm creative knowledge as foundational to English teachers and their profession, and the ability of teacher narratives to offer a powerful contribution to debates in English teaching.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是否符合专利保护客体的规定,进而能否获得专利权,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明确相关的审查标准,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修改《专利审查指南》的公告,对于包含算法或商业规则和方法等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特征的专利申请,如何判断其是否符合专利保护客体、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判断,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在2020年11月10日发布的《专利审查指南修改草案(第二批征求意见稿)》中,同样涉及上述内容。本文重点针对这两次修改中的相关内容,对涉及人工智能方案的专利保护客体判断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教育政策价值是教育政策理论与实践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政策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尚缺乏对教育政策价值观的思考。从主体需要来说,我国未来的教育政策要重视其直接利益相应人的利益;要适当扩大教育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主体的范围;要重视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弱势利益和未得利益,做到共同利益与政治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强势利益与弱势利益、既得利益与未得利益兼顾。从客体属性来说,我国未来的教育政策要重视其公共性,做到政治性与公共性的统一;要提升教育政策的合理性,做到合法性与合理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加强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做到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并重。从效应关系来看,我国未来的教育政策要提升其内在价值,做到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要重视教育政策应然价值,做到实然价值与应然价值的统一;要重视教育政策的隐性价值,做到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吕涛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120-121
剖析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科学与现实意义,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和物理学研究生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两者交叉培养的条件、必要性、可行性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梳理了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的相关文献成果及主要发达国家的实施经验,认为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可以促进“健康中国”政策宣传和落地,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体现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机制,有利于人才的多样化选拔与培养,扩大体育人才规模及优化素质,有效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康。同时,分析了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的可行性,建议从体育学科能力视角入手,设计了相应实施路径和具体操作办法,可先行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改革试点,再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