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逐渐深入,很多文章都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在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创作其他领域的同时,《罪与罚》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焦点,与此同时,左翼文学势力也展开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中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引介活动经历了两个阶段:五四之前,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他基本上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有关的资料只是也散见于寥寥文章中的"只言片语;"五四时期,随着对俄国文学的大规模引进,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广受时人瞩目,在巨大的光环之下,系统性和基础性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却没有展开。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在现代中国的汉译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前期,兴盛于20年代后期,30年代逐渐成熟、深入,在40年代,陀氏作品翻译的坐标体系基本完成。纵观整个过程,在历史情态、媒介作用、译本来源、译者贡献上都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可以说,中国陀氏作品的译介工作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它深刻地影响了五四新文学之后中国文人的心理情结与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克鲁泡特金的《俄国文学的理想和现实》和梅列日科夫斯基的《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很多研究者都参考、移植、甚至原封照搬其中的观点及论述,前者对陀氏作品艺术性的质疑和对思想性的定位、后者所提出的"审问灵魂"的问题,都成为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陀氏研究的基本论调和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5.
1949—1979年,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翻译与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次起起落落的过程。1949—1953年出现了一个小高潮,1954—1955年则处于低谷,1956年却形成了更大规模的高潮,此后则一路走低,1960年代之后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1970年代末逐渐有所起色。由此也形成了作家在不同历史阶段迥异的镜像: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到“进步性与反动性矛盾地集合于一身的伟大作家”到“反动作家”再到“进步性与反动性矛盾地集合于一身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