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丁俊和  魏韡 《教师》2012,(7):46-47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钟启泉教授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很成功。有人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起初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就不能不被书中那位教师的话所震撼:用一生的时间准备一节课,这是怎样的一种敬业与追求啊!  相似文献   
3.
语文老师常感慨:“当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难。”近读桑进林、马兆锋先生《语文惹谁了》一文,尤以为信。文中说:从上个世纪末,对语文教学批判的言论和文章几乎天天不断,说什么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误尽天下苍生”。北师大郑国民先生也指出:“通过大量调查表明,语文课是学生最讨厌的课之一,倒数第一是政治,倒数第二是语文。”面对此话,笔者和二位作者一样,“有一种莫大的悲哀和无名的冲动”。语文究竟惹谁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毋庸讳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流失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援引江苏周志龙老师的话来说:一是语文考试本身的…  相似文献   
4.
丁俊和 《湖南教育》2005,(23):22-23
旁征博引,不是信口开河、夸夸其谈,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耸人听闻。旁征博引,是为了帮助理解内容、佐证教师讲述、激活课堂情趣和迁移拓展知识而设的。纵观前些年的语文教学,一切以考试为中心,重“结果”、轻“过程”,视学生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45分钟,教师忙于灌输内容,训练习题,根本不给时间让学生去获得积极的情绪和愉悦的情感体验,致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一降再降。即使在新课改的今天,这种情况也还存在。其实,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努力建设开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