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苏雪林与胡适关于文化动态问题的两封通信,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通信的核心内容并非关于鲁迅的评价,而是抗战前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两人的分歧,凸显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不同视域下,右翼知识分子内部不同的政治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鸠那罗的眼睛》是苏雪林唯一的唯美主义剧作,其比较纯正的、东方式的唯美主义趣味,有别于现代文坛其他作家对西方唯美—颓废主义的"创造性不忠",代表了现代文坛对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颓废主义的一种纯艺术角度的接受。这部剧作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苏雪林曾经受到唯美—颓废主义的短暂而深刻的影响,并对之给予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死刑报告》以朴素的故事形式关注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死刑问题,探讨了无法追究的个人性情和普遍适用的死刑制度之间的悖论关系,表达了对一种理想的“正义”的终极思考。潘军以特声的主观化的方式诠释了这种思考,但他的话语激情能否支撑他在现实和想象之间走出一条温和的道路来,则是读者所关心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冰雪聪明”的存在构成了对以男性作家为主要代表的美文运动的冲击。苏雪林与冰心以其不同的“闺阁”写作,在主题内容、文体风格及为文为人等方面显示出女性写作对美文运动的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中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培养方案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受到不应有的冷落,这与该专业培养跨文化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背离。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过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得到鲜明体现。在此基础上,有必要采取若干合理措施,以保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课程教学的稳定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当代军旅学创作正日益陷入一种无人喝彩的困境之中,其原因来自于对一些基本主题的思考过于狭隘和功利。死亡、英雄和时代是军旅学必须关注的母题:首先,对死亡主要着眼于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歌颂,较少作道德意义上的反思。其次,当代军旅学对英雄的理解过于狭隘,从而导致英雄话语的危机和被大众的厌倦。第三,关于时代,当代军旅作家们过于强调了学和现实的关系而影响了人性思考的深度。因此,拓宽视野和深度发掘是当代军旅学必须面临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雪林是五四时期女性新文学作家的代表者之一。由于诸种原因,她在这一时期的新文学创作并没有得到如冰心等同时代女作家那样足够的重视与发掘。具体说来,可分为"女高师"时期、赴法留学时期和归国后短暂的"《语丝》时期"三个阶段。这些创作均具有比较明显的"五四"特点,对于重构苏雪林作为五四女作家的身份和她的新文学创作的整体性及全面了解苏雪林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渊源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和美文运动中女性写作遵循的中国古典感伤传统不同,苏雪林早期散文有明显的“西化”色彩,表现为对基督教文化、西方唯美一颓废主义文学以及西方社会制度、风俗人物和科学技术等充满亲近感与优越感的描述,显示了她在美文运动中独特的个体存在。  相似文献   
10.
张炜是一个理想的家园主义者,.他一直在历史与道德之间进行着艰苦的跨越。新作《丑行或浪漫》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塑造了刘蜜蜡这个充满焦灼和爱欲的肉身形象,但并未能为张炜的写作昭示一条明确的坦途。小说结局的意向是相当含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