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丁小娟 《时代教育》2010,(3):253-253,255
我国高等教育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趋势日益高涨,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践以及课程评价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的语文教育的改革更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还我时间     
没有空闲,没有时间,我想去那操场玩玩。我想唱歌,我想踢球,我想去那大街上看看。  相似文献   
3.
正朱镕基同志于1992年4月给清华大学机电系建系60周年的贺信中,引用了40年前该系系主任章名涛教授的一段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这是一位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肺腑之言,也是他极为深刻的人生体会。一切教育工作者都应从中得到启迪,在教学生"为学""为人"方面倾注毕生的心血,掏出珍藏于心中的挚爱。  相似文献   
4.
5.
丁小娟 《学语文》2008,(6):51-51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阐释语因为其特殊的阐释领域、阐释对象、阐释目的,决定了其特殊的语体特征。 (一)教学阐释语具有口头语体的特征 “口头语体,俗称口语,用于日常交际的口头语言形式。”教学阐释语具有口头语体的特征,属于口语体。它的产生是教师经过斟酌但不能逐词逐句仔细推敲的情况下产生的言语行为,仅适用于课堂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并仅限于教师对学生阐释的交际方式。这里的口语并不需要文字做媒介,但它却是能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口头语言形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阐释语具有口头语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课堂这个特殊的语境下,为了达到艺术化的教学阐释境界,教师的教学阐释语经常有意识地突破常规的词语组合或句子构造,进行超常的搭配,即是使用比喻、比拟、移就、反语、夸张等辞格,以收到特定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