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本文研究了张文潜的生平经历,对其籍贯、生年等问题作了可信的解说。文章评析了张氏诗歌的思想特色:同情、关怀人民,真实地反映社会基本矛盾的现实主义精神;深沉的爱国情绪和壮志未酬的惆怅情绪;独特的“山水精神”,诗人特有的情怀。针对人们对张氏诗歌艺术性的评价的偏颇,文章探讨了张氏对诗歌创作的独特的艺术追求及其艺术特色:自然天成;刚劲浑早;趣浓语秀。  相似文献   
2.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  相似文献   
3.
苏轼(1037——1101),名长公,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诗人、作家、画家、书法家。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文字狱陷害,被贬黄州。至七年(1084)调离,共在黄州生活四年零四个月(含两个闰月)。作诗214首,词37首,赋2篇,文27篇,书信250封,小品91篇,共621篇。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当中,贺敬之的诗歌是以其鲜明而强烈的时代精神著称的。一九七九年,贺敬之在论述我国当代另一著名诗人郭小川的诗歌作品时说过这样的话:它们“无疑地至今仍应列入我们时代的最强之音,最美之音”。这也可以借用来评价贺敬之自己的诗。我们可以毫不过分地说:贺敬之的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优秀诗篇,同样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被贬黄州四年有余,诗文著作甚丰,题跋、书信墨迹流播颇广,大都已收进《苏东坡全集》。近年,孔凡礼先生点校出版《苏轼文集》和《苏轼诗集》,广为辑录,收入许多佚作。但仍有遗漏,而且已辑录之佚作亦有错落。现辑得12篇(则)(含纠正错落的篇目),稍加笺证发表,望能得到进一步的订正。1、书“赤壁二赋”及《归去来辞》赠潘邠老、潘大观跋元丰甲子,余居黄五稔矣,盖将终老焉。近有移汝之命,作诗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独潘邠老与弟大观复求书“赤壁二赋”,余欲为书《归去来辞》,大观、磐石欲并得焉。余性不奈小楷,强应其意。然迟余行数  相似文献   
6.
东坡赤壁位于湖北黄州,原是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山,崖石赭赤,状如悬鼻。《水经注》称之为“赤鼻山”。“矶头赤壁当天倚,下有山根插江底”(明李东阳:《赤壁图》),因又名“赤鼻矶”。《大明一统志》说:赤鼻山“屹立江滨,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亦称赤  相似文献   
7.
苏轼(1037——1101)是我国宋代伟大的文学家,也是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在宋代已有盛名,被誓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苏轼的书法作品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在他的生前和死后不久曾遭到数次禁毁,所以他的墨迹以至石刻流传下来的不是很多。近千年来,苏书拓本散见于各集帖者尽管不下二三十余种,但专刻苏书的集刻却很少。在宋代有乾道四年(1168)三月一日由当时任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的汪应辰刻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