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众所周知,高考除了有选拔和评价功能外,还对中学教学有导向作用,故人们常说高考是“指挥棒”。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研究高考试题是高考结束后暑期要做的大事,也是反思高三复习备考教学要做的工作。我们从命题考查的知识方向、能力要求、考查方式、命题视角等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长时段大单元编写的特征,常态而高效的高一教学,应该加强对阶段历史的分析,把握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征,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上的延续、变迁与发展。本文以"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为例,谈谈高一必修教学如何分析历史发展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其中,"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前三个要素是为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意义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的"情境"创设是意义建构的重要前提。1基于此,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  相似文献   
4.
提到叶名琛,大多数人会想到那句有名的顺口溜——“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然而,仔细想想,这句顺口溜想说明什么?如果叶氏不战、不守、不以死殉国应该批判,那么不投降、不逃跑、不与敌人妥协,这不是值得称赞的优秀品质吗?难道大敌当前弃城而逃,或屈膝投降反而值得肯定吗?这样的自相矛盾,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这句顺口溜是怎么来的?叶名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5.
正现行历史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有了较大的调整,初中采用了主题式的通史课程体系,兼顾历史发现的时序性,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倾向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教材粗线条的表述形式,学习内容的大大简化,所以仅通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不可能构建全面而整体的历史体系。高中采用了专题模块体例,但是,同一个时期的历史内容被分割到三个学期学习,其实学生很难形成对历史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过去的存在,历史研究必须用史实说话,即“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原始史料不一定就是史实,因为,历史记录往往都带有主观性。历史研究要详尽占有第一手资料,善于比较、分类、辨疑、求证,并在辩证分析和逻辑分析中,对史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有史证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